效仿迪士尼
父亲醉心于汽车制造业,而东尼诺这个“富二代”玩的却是品牌授权。
或许是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的浮沉让兰博基尼家族心有余悸,“我坚持将授权代理商作为东尼诺·兰博基尼公司的发展策略。”东尼诺称,“在意大利总部用很少的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他们控制着全世界所有的合作者,致力于巩固和延续品牌价值。”
东尼诺·兰博基尼公司官网上介绍,其产品类型涉及手表、眼镜、香水、服装、家具、咖啡机、酒店等行业,全部是统一品牌──东尼诺·兰博基尼,公司现在分为7个部门,职能分别是授权代理、市场与公关、销售与分销、法律事务、金融、设计和行政办公室,共有25名员工。
25名员工,31种不同类别的产品,1.8亿欧元的年销售收入,这便是品牌授权的“杠杆效应”。
全球最大的品牌授权企业是迪士尼,自己并不生产任何产品,而只是制订标准、进行授权,其五大业务部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和度假村、消费产品及互动媒体2009年的营收近300亿美元,让众多快销品企业叹为观止。东尼诺显然想朝着迪士尼的方向前进。
由于涉足的产品领域太广了,在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选择一个新伙伴时,选择标准是什么呢?迪士尼选择行业皆围绕其娱乐和消费巨头的定位,要求它的授权商在这一行业制造、分销或零售领域沉浸至少五年。“我把自己的品牌内涵,定义为一个‘创造性方案工作室’,并提出了‘兰博基尼式生活方式’的概念,”东尼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植根于本品牌工业传统的价值,选择每个行业里最具创造性和革新性的公司作为授权代理商。”
兰博基尼与迪士尼不同的是,前者给品牌产品定下的七个标准当中,有一条是“意大利制造”。用东尼诺的话来说,意大利制造即为“权力制造”,他表示暂时不会考虑中国代工的模式。而迪士尼的产品则离不开“中国制造”。
但两个兰博基尼确实令人无法区分。东尼诺只能不胜其烦地解释、再解释,到现在则成了其公司规章和流程中的一部分——南方周末记者约访东尼诺时,他的助手先拿了两份文件让我们填写,一张是份解释性声明,告诉你“此兰博基尼”非“彼兰博基尼”,另一份是份简单的协议,意思是签署了名字,就代表我们知道了“两个兰博基尼”的区别。
东尼诺·兰博基尼提供的那份解释性声明上写道,从1973年-1974年兰博基尼汽车公司被转手开始,由于东尼诺先生和他自己的同名公司没有涉入原先的汽车类业务,所以在这一领域包括LOGO在内的一切资产属于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的独有资产,与他无关。言外之意是,汽车业务之外的领域并没有相关规约。
“撞衫”,但相安无事?
2011年初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台湾品牌华硕推出的一款名为“Lamborghini VX7”的高端游戏笔记本电脑引人关注。这是华硕与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合作的产物。
然而,细心的人发现,在2010年中的时候,市场上就曾出现过另一款打有兰博基尼标志的笔记本——Tonino Lamborghini Slim。由于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兰博基尼”前面加上“东尼诺”意味着什么,所以一些人以为这是同一品牌的两款产品,而一些人感觉“有些不对劲”,怀疑其中有一款产品可能是山寨货。
对于全球知名品牌来说,发生这样的“撞衫”行为,多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这并不是个案。市场上同样有“兰博基尼”和“东尼诺·兰博基尼”两种不同品牌的手机,后者的外形酷似电影中的蝙蝠侠,绰号“狂牛”,这一手机由意大利制造、瑞士组装,在香港发布时,东尼诺·兰博基尼本人甚至也前来捧场,其对亚洲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同样,2009年11月份,兰博基尼汽车公司旗下的子公司Lamborghini Artimarca在中国北京开出全球首家兰博基尼服饰概念店,而在东尼诺·兰博基尼的棋局中,服饰也是其重要的授权业务板块之一;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于2010年11月份推出精品电子商务网站,为客户和爱好者们提供在线购买相关高端产品的服务,而东尼诺·兰博基尼也推出了这一服务。
南方周末记者电话联络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中国区一位高管,他对越来越多的“撞衫”现象不予置评,而东尼诺也只是用一句简短的“没有冲突”加以回复。
可以预期的是,由于两家企业均表示要加大在亚洲市场的开拓力度,他们未来的“撞衫”行为会更频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最近表示,“包括兰博基尼、宾利在内的旗下所有品牌在2010年均创下销售纪录,大众会在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投资106亿欧元(约935亿元人民币)。”而东尼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未来3年内东尼诺·兰博基尼将IPO(首次公开募股)。“中国市场是当下全世界最为有趣的市场之一,”他说,“中国有太多的财富新贵,许多人钟爱意大利范儿。”
两个兰博基尼品牌并行不悖,原因在于他们都对自己产品品质要求极高,在没有出现声誉危机时,“撞衫”式的暗战虽然尴尬,却也有协同效应,可以互相“搭便车”。但若将来谁的产品出了问题,或者两方在中国密集的品牌授权引起了系列官司时,估计就要棘手多了。
在中国市场上,这样的品牌互搏事件已经出现——红罐装的王老吉与绿盒装王老吉之战。这两种王老吉其实分属不同企业,前者商标使用权为香港鸿道集团旗下的加多宝所有,后者则属广药集团,“两个王老吉”一直以来在市场上互打互搭,直到2010年11月,广药集团公开宣称自己是王老吉品牌所有者,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元,并在全球招募新合作伙伴时,加多宝以严厉的措辞加以回应和反击。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