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Q2财报会议上,宝洁全球首席执行官David Taylor表示,2016年的广告费用会以个位数的幅度进行增长,花费主要用于媒体投入和给消费者提供试用产品。
然而2年前,宝洁还要死命削减市场推广费用。
由于饱受体制冗余、品牌延伸失败、品牌老化等问题的折磨,宝洁近两年一直在实行品牌瘦身和缩减广告预算策略。去年四月,宝洁公司首席财务官 John Moeller 宣布未来每年计划削减5 亿美元的广告代理费。实际上,宝洁在 2015 财年全球削减了近 7 亿美元的营销费用,砍掉了 40% 的广告代理商,甚至与合作将近20年的法国阳狮集团分道扬镳。
有人说,即便削减了7亿美元,2015财年花费82亿美元广告费的宝洁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广告主。似乎,市场影响不应该如此之大。但是,作为宝洁最大的竞争对手——联合利华2015年的广告支出也高达80亿美元。国际竞争对手的紧逼加上各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广告投入的增加,终究让宝洁苦不堪言。
广告投入就像军备竞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必然是此消彼长。宝洁用亲身实践告诫广大国内外广告主:没事,不要减少预算;有事,更不要!
而这则消息之所以在广告营销领域引起轩然大波,还在于宝洁透露了另一个关键信息,将届时调整其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的精准投放策略。
宝洁曾试图缩减广告开支、“抛弃那些无意义的营销渠道,和消费者进行更直接的沟通”把广告重心投入到互联网广告尤其是“精准投放”中。自2014年开始,宝洁宣布与Facebook展开合作,加大在社交平台上的精准投放,累计花费了7亿多美元。然而,“精准投放”收效甚微。更要命的是,广告投入的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市场份额的增长。截至今年6月30日,宝洁的年销售额为653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8%。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宝洁很可能会缩减在Facebook上“精准投放”的广告费用,并加大对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投入。消息传出后Facebook股价应声下跌。
为什么说理想化的精准投放还是个伪命题?
目前精准投放使用的一种常用算法是协同过滤。它通过经验来分析用户兴趣,在用户群中找到指定用户的相似兴趣用户。而这种“经验”,实际是综合这些相似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评价,来形成系统对该指定用户对此信息的喜好程度预测。
经验从哪里来?大多是基于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信息来搜集数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无法匹配到真实的个体,而是一些以ID为中心的统计学平均值。
连宝洁首席市场官毕瑞哲也承认,“我们寻求精准定位的活动太多,定位太窄了。现在我们在想,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既要触达最广大的受众,又要做到很精准。”
数据分析师刘志强说,精准投放广告的内涵是程序化的定向投放。其中定向是核心,程序化是手段。就目前的程序化手段而言,还谈不上“精准投放”,或者说大多数的精准投放,都是放屁。
换句话说,永远不要小瞧公信力第一的电视媒体。
宝洁等国际企业向来反感动辄上亿的电视节目冠名,然而蓝月亮、韩后等本土品牌却通过此举迅速提高知名度并蚕食其在华市场份额。广告不是万能的,但缩减广告预算是万万不行的。宝洁的确遇到一些困境,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发需要通过大量极富创意、引起共鸣、凸显卖点的广告来表达品牌诉求,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