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旦过后,中国零售市场还是传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上海第一八佰伴18小时内销售过2. 58亿元;杭州的杭州大厦、解百、百大、银泰武林店四家店元旦三天销售2亿元。当然,为这巨大销售数字做背书的是“买500送330”这样的促销手段。英国最大的零售公司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在经历了“三折”这样的促销措施后,圣诞新年的销售业绩创了十年新低,服饰类产品最高降低9.6%。于是,在元月的6号,玛莎百货宣布闭店27家,裁员1230人。
国内国外的两大对比,堪称唏嘘。也许,悲剧正埋于此间。当用尽接近疯狂的促销手段之后,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期望抄底之时,支撑和保持服装零售业绩的魔方又在哪儿呢?
同时,笔者也获悉了一则消息,在风投市场保守的当下,红高粱快餐获得了3000万元的风投资金进入。这则消息的潜台词是,面向大众市场的渠道短平快项目,依旧具有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能力。
结合以上几则案例,笔者对2009年服装品牌市场运作,提出了以下看法:
拓展OR稳定,这是一个问题
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的闭店,抛开其自身运营模式不说,单店的现金流量和回笼的确成为了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同样适合中国所有未来要开店或者闭店的服装品牌。在成本快速增长,尤其房租成本压力巨大,且零售市场消费日趋保守和竞争激烈的前提下,通过核算现金流量,成为了品牌开店或闭店,必须要认真核算的一件事。这里需要明确两个关于现金流的问题:(一)未来一年度中,如果开一家新店,所要支付的现金流量需要多少,这里包括房租(或者保底+扣点),铺货成本,装修成本,店铺运营与推广成本等;在市场可能持续恶化的未来中,多少时间可以分摊完毕?(二)开新店所支出的所有现金流,在多少时间能回笼?这取决于销售业绩的预期。回笼周期背后的ROI(资产回报率)能否大于所投入现金本身的金融价值?这些问题都需要做预期和战略决定。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