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其中知名文化人易中天谈了他对书籍设计的看法。
易中天认为,要把阅读变成生活的一个部分,书籍设计家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当下有不少过度设计的书籍,这些书很大很重,却不知如何读起,反而失去了书本原本的意义:“我坦率地说,有些书看上去确实是美的,但我经常会问两个问题:这个书定价几何?我们买得起吗?当然我不反对一套书卖得很贵,绝对不反对。不把书看做商品是不对的,奢侈品是有市场的,可以有部分的书籍设计就是奢侈品设计。但我反对的是过度设计。”
什么是书籍的过度设计?易中天讲到自己遇到的一个例子,“我很害怕书籍设计家为了自己横溢的才华害惨了读者。曾经收到一本书,出版社的社长非常得意地送给我,然后请我吃饭。我花了半个小时在饭桌上骂他们:这个书就是过度设计,首先有四百页这么厚,铜版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中国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床上,厕上。这套书根本折不起来,而且很重,然后最愚蠢的是,为了表现它的所谓设计,那本书一共六章,每一章用不同颜色的纸来印。就是这一本书的纸张是六种颜色。还让不让我看啊。这种过度的设计非常糟糕。”因此,他建议在图书设计界设一个“最愚蠢设计奖”,以达到对书籍过度设计的警示作用。
而这些年来,我们阅读的一些图书,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出了不少的问题。图书市场上那些“粗鄙化”、“垃圾化”但看上去很美的文学作品和出版物屡见不鲜。还有业内人士批评,现在市场上有些书籍存在过度包装,用高档纸,用绸、布、皮,甚至烫金烫银,以示高贵,造成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这让笔者想到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在《读书漫谈》(见《伊利亚随笔》,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第一版)中说到他的读书经验:有一些东西,虽然有书的外表,但却不能把它们当做书看,每当看到那些披着书籍外衣的东西高踞在书架之上,让人就禁不住怒火中烧,这样的书外表看起来是书本的模样,身上是那些非分的装裹,装订考究,装帧豪华,但却是一些衣冠楚楚的欺世盗名之辈。如果作品本身脍炙人口,它的外表如何并不重要,从某些方面说,愈是好书,对于装帧的要求就愈低。把一部莎士比亚或弥尔顿的作品打扮得花花绿绿,则是一种纨绔子弟习气……
书籍不能仅仅是看起来很美,停留在书籍外表的“漂亮”上,而是装帧设计要贴心,“贴谁的心?三种人的心。第一,是作者,书籍设计,要让作者满意。书籍设计和作者创作的关系,应该是设计风格跟这本书的作者风格的搭配,气质一致。第二,跟读者贴心,让读者觉得这是一本很亲切的书,不能让人觉得望而生畏。第三,要贴书商的心。有些书为了好看,比如把书名写得很小很小,或者是这个色彩上不太注意,将来在汪洋大海般的书城里面,这位作家的书可能就淹没了,卖不掉了。”因此,最好的设计是看不出设计的设计——老子曾经说:最好的音乐是听不见的,叫大音希声,最好的图画是看不见的,叫大象无形。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