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自从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从大自然的索要,已从消极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转向积极向大自然索要,索要能力和规模惊人提高,索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无法再生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几十年内许多资源将完全枯竭。资源消耗与废弃物的排放超出地球的再生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生存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在人类对其发展道路过痛苦的反思、全面总结与回顾后,1972年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 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就人类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共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的需要,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物种的需要。总体要求是: (1)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方式。 (2)为持续发展制定政策,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法规政策时,要将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考虑。(3)不损害环境的工业发展和适度的消费规模。 (4)管理目标的优先顺序应反映适用于环境与发展范畴。 (5)加强为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管理。 这些要求成为人类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准则和战略,标志着全世界应致力于谋求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成文的公约、议定书及法规等,纷纷成为各国进行国内环保立法的依据。
作为现代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包装显然也必须按照上述国际公约规定的战略发展,由此衍生出了“绿色包装”(GreenPackage)概念。“绿色包装”有人称其为“环境友好包装”(EnvironmentalFriendlyPackage)或生态包装(Ecological Pack-age>。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若干绿色包装有关的法令法规。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7年到2000年的短短4年里,就发布了24个ISO/CD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严格、严谨、系统、科学地规范了人类环境保护的准则和条件,有力推动了全世界绿色工程的健康发展。包括包装在内的产品绿色标志首先在欧洲出现,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早在1989年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的宗旨。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于1995年正式公布了,并出台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在内的若干法规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