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新礼对汇源面临的经营困难加以否定,但昨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汇源的资金链确实存在很大压力。今年上半年,汇源果汁营业额为12.9亿元,同比减少5.2%,毛利率则从36.9%猛降至30.2%;集团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只有6.6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8%;而存货却增加了2.48亿元,增长33.42%。此外,汇源的销售成本同比增加4.8%。
汇源的半年报证实了市场普遍的猜测:汇源存在资金链压力,这或许是朱新礼要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的原因。事实上,在最近几年,汇源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以缓解资金压力。它先后与德隆、统一组建合资公司,前者还曾拥有合资公司51%股权。与统一的合作,汇源也明确表示是为了资本因素。汇源早在2001年,就筹划上市,并最终在2007年2月登陆香港联交所。此后又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投资、荷兰发展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后三者所占公司股份,超过了50%。汇源如果不是资金不宽裕,很难解释这么频繁的融资行为。
汇源的资金困境其实是所有民营企业共同遭遇的一个问题。这在今年表现得尤其明显。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倒闭的民营企业难计其数,不少民营企业面临被收购的命运,根本无法在产品质量、企业效益等方面和国际大资本抗衡。在这种企业资金普遍吃紧的状态下,很多内地企业即使是一些垄断国企也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和资金去接盘?因此,只能让那些资金雄厚的国际垄断巨头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将国内的行业龙头并购。
事实上,从夹缝中生长和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始终面临着两面作战的窘境:一方面要跟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抢地盘,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外资的蚕食。而国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态度,也一直摇摆不定,在市场准入、贷款、上市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限制和歧视措施。可以说,在这么一种生存环境中,能够活下来并成长壮大的企业,一般都有赖于企业家的艰苦开拓。相信朱新礼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所以,汇源事件凸显了国家该如何对待民企及其创造的民族品牌的问题。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给它充足的养料,否则,就像朱新礼所说,把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就寻个好价钱把它当猪卖掉。
培育民族品牌并非仅是企业家之事,它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应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资本市场方面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营造一种尊重本土品牌和民营企业家价值的人文环境。唯此,中国本土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全球。
来源:成都商报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