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和社会话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原有的大锅饭时代、平庸的产品化时代正在走向没落,不管是高收入的消费者还是低收入的人群,人们在条件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产品的需求和品牌的衡量观已然从单一的价格领域上升到了精神层次的消费。 与此同时,企业间也开始蠢蠢欲动,看到国外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的中国式疯狂进入,中国消费者的狂热和青睐,与之以往微薄的利润和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环境相形见绌,继而,对于奢侈品的追求欲望开始膨胀,企业企图建立自己的王国,在中国市场攫取高额利润,变成中国的GUCCI或者PRADA、法拉利等,但期待虽好,中国现有的环境是否适合做奢侈品,企业究竟该如何跳出现有圈落,以高端的姿态赢得目标人群的青睐,获得更高利润呢? 谁,掌握着奢侈OR高端命脉? 对一个市场的看好,并不能够代表企业的路线就是正确的。同时,选准一个方向的笃定,而未必一定是适合的,决定企业和产品发展方向和属性的,不是市场或企业本身,而是所瞄准的消费者和她们的需求。 首先,并非所有的企业和产品都是适合做奢侈品的,但所有的企业和产品却都是可以做高端产品的。而决定企业和产品能否走奢侈品路线的,则是产品的消费属性所决定的。譬如同样是房地产和瓜子,房地产可以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定价依然有人买帐,汤臣一品可以登上绝对的大雅之堂,而瓜子这本身就属于大众层面的产品即便在奢侈,还能奢侈到哪里去?反倒是一些中性化的产品到具备延伸的空间,譬如酒水、饮料、服装、汽车等,这些产品自身价格空间弹性大,消费的需求尺度也不尽相同,继而产品的延展空间也很广,允许其具有奢侈的特性和条件。 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往往研发先而后考虑市场销售问题,事实上恰恰应该相反,只有消费者渴望什么产品企业能够在消费者并不大众化表达的情况下而推出的,能够引起消费共鸣的,满足心理渴望的,才是可以与之大众区别开的产品。这样的需求往往是抽象的、某一个角度的、各色的,是在大众层面无法表达的,却是隐藏在人性内心深处的,可以是一种信念,可以是一个标准,可以是一个心愿,可以是一个困惑,近年来海尔在产品上越发的走高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一如其全球企划师吕佩师所说“我们需要研发的产品就是消费者内心深处需要的,却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这正是可以称之为高端的最佳概括,当这种发掘越深刻,距离奢侈的方向就会越近,才可以在产品路线上考虑能否奢侈或高端。
只有当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心理被赋予了三六九等的时候,这个产品,这个行业才会有不同的企业和产品地位之分。在不同的时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衡量标准不同,对于高端和奢侈品两个近义的层面更是如此。在高端范围,消费心理可以是一个圈子,一个阶层的演绎,是可以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分享的产物,而奢侈品则不同,奢侈赋予了它更高更多的要求和价值,不同于别人的,少的,稀有的,罕见的,超出购买范围的等等,是被大多数人向往的,而不是一伸手就可以触及或达到的,如若不是如此,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限量版被那些追求不同于人的消费者们疯抢了。奢侈创造的是小众的小众,而高端却是大众的小众。产品是否具有如此价值和定义,其决定作用的就在于消费心理认知。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