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观因素之人品问题
不可否认,在一些比赛中尤其是娱乐圈的比赛是存在黑幕,其中的人为因素不容忽视。
选手行贿,评委受贿:评委和参赛选手为了各自的目的违背道德,违背竞赛的最底线“公正”。有些个别评委利用自己的权利谋取利益,这是令人最唾弃和鄙视的。有受贿就有行贿,某些参赛选手为了得奖不择手段。这种“供求”让比赛失去了公正,同时也失去了比赛原本的意义。这已经不再是能力的比赛,而是一场金钱财富的较量。
评委不避嫌:在设计类的竞赛中,有的评委兼学校老师会亲自指导自己学生的参赛作品,进而使作品更具竞争性。这种做法对比赛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终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能得到评委指导的作品毕竟是很小一部分,而且现在设计竞赛所选的评委都是不同的领域,教育界的只是占很小一部分。但即使如此,一些老师兼设计竞赛的评委是不是也能有所回避,自觉的不参与学生参赛作品指导,尽量让比赛更公正呢?
评委玩忽职守:某些个别评委责任心缺乏。在评奖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面对成千上万的参赛作品,评委很可能草草扫一眼,很随意的挑选几个作品就交差了。这样会使一些优秀作品莫名其妙的被“枪毙”。
主观因素之观点不同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正义女神形象:她手持天平,双眼被蒙住。手持天平、不让其倾斜意味着维护正义公平;双眼被蒙住意味着不带偏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对作品的喜好存有差异是必然的。曾经就有个现象,一个作品在校内被老师批的体无完肤,但拿到国际竞赛中却得了个奖项。对于设计作品,评委会有分歧,希望评委的专业能更具国际化。
2.客观因素
a.域性限制:让东道主难以操作的“公正”!
由于一些比赛是由一些学校作为主办方承办的,作为东道主,其下参选的作品必定很多,由此造成获奖几率提高。主办方一般都是些著名的院校,其下学生的设计水平普遍比较优秀。此外,在某个的比赛,其他地区的参赛作品就会相对少。我们看到很多获奖作品来自主办方所在的学校或是聚集在某一地区,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b.宣传问题: 作品来源太局限,想“公正”都难!
由于比赛宣传没做到位,所收集的作品数目有限。对于主办方来讲,最后也只得发动自己能发动的力量了。会相对在参赛作品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产生获奖聚堆的现象。
c.过程漏洞:误差产生很容易!
在评选过程中,虽然由一定的流程,但是否能真正按照流程规定的进行呢?而进行过程中又会有一些“误差”产生。其间根本不能保证参赛的每副作品都被每个评委看过,评过。遇到颇具争议的作品,能不能保证以民主投票方式解决,而且确定所有的比赛评委人数都是单数呢?这些小的漏洞,都可能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d.方式漏洞:公众、公平、不“公正”!
现在一些国内的设计竞赛除了评委评选外,还加入了网上投票的环节。虽然能让更多的人参与作品的评定,但也会有一些刻意发动同学朋友参与投票的现象,进而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思考:如何利用有效资源进一步规范竞赛使之更为公正,公平呢?
1.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大评奖的透明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控设备越来越普及。既然考试的时候有“电子狗”,那么竞赛评选的过程是不是也可以被同步记录并放映呢?一方面让公众更加了解了比赛的评选过程,一方面也使得整个评选在高透明度下更为公正的进行。
2.全民参与,设计全民总动员
通常情况下竞赛评选的评委都是来自业界的知名人士,他们有着专业系统的知识。但是,从广义看来,设计其实是很公众化的,无论什么设计作品,它最终面对的都是大众。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设计”。每个人都会追求美的东西,而“美”是靠设计出来的。因而设计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因此是否可以在评选时考虑增加“大众评审”的方式,让社会上各界人士都能参与“设计”,了解“设计”,促进“设计”。在我们熟悉的“超女”比赛中,这种大众参与评审的方式已经得到认可,因为主办方知道任何“星”都是要面对大众市场的。在设计界,这种做法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比赛评奖中实行。如今,大大小小的设计竞赛层出不穷。一方面可以看出当下对设计的重视,但同时也要谨慎认真的开展并规范每一次的竞赛,这样竞赛才是有意义的。这种让全民参与“设计”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让设计“活起来”,进而也“火起来”,其次可以让人们了解设计,参与设计,从小处说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对国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