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致设计的口号是致力于您的品牌国际化,今天看到网友的BLOG里的一片文章(中国品牌国际化还有多远}深有启发,再此转载: 我们很多人喜欢沉醉在大国梦中,媒体也在不断渲染诸如:中国已经是第四大经济强国;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世界第一;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经济危机;人民币应该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等等。
最近在准备营销培训时我在思考,如果人民币真要是代替美元的话,世界各国人民拿着人民币都不知道该买什么东西,中国虽然是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商品”几乎清一色是打着国外的品牌。真正的国际化还没有开始。
三十而立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也是中国步入商品经济的30年。在大浪淘沙中出现了联想、海尔、TCL、华为、青岛啤酒、娃哈哈、伊利、蒙牛、王老吉……等品牌。这些品牌成功的共同之处就是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为中国国民烙下了品牌的印记。
占领全国市场成为“品牌”抗击风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反观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广东省,到现在并没有创造出很多的全国性品牌,90年代初 “吃广东粮,喝珠江水”、“广东家电满天下”的景象已经不再,原因就是没有营销成功稳固的全国性品牌。因为“广东”并不能成为商品的品牌,而没有规模的群体产业,都壮烈在相互的价格战之中了;
脱离了群体产业的地方性品牌,命运也是悲壮的。谁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动战争,但最后地方品牌都无一例外地被强者“屠杀”在自己的家门口。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值得庆幸的是30年的枪林弹雨中,不少品牌都杀出了重围而站起来了。
国际化的缺失
我们为不少中国品牌站立起来而高兴的同时,却为能不能走出去而担心。
不少人认为中国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做好了就够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为什么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受影响那么大?那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是出口拉动型的,70%的轻工产品是出口了。而我们出口的仅仅是产品,却打的是别人的品牌,按照郎咸平先生说的“6+1现象”,品牌经营的7个环节中,只有“1个”加工环节在国内,而其他6个都在外面,人家给你1人民币的加工费,却在欧美市场卖到1个美元,这种群体对外加工业已经被经济危机“拍在沙滩上了”。
帝国主义围剿国内品牌的战争已经打响,可口可乐收购了汇源;联合利华收购了美加净润肤露;高露洁公司连 “三笑”牙刷也不放过……。更加恶毒的是,他们“俘虏”了这些品牌后,往往不是继续做大,而是把它们“暗杀”了。我们失去了价廉物美的美加净,失去了三笑牙刷,俘虏的下场并不好。因此,品牌的国际化是中国人必须要面对的战争,因为我们已经迈入了市场经济的战场。联想(lenovo)、海尔、TCL、华为等企业开始坚强的迈步了。
企盼四十不惑
开放改革已经开始“奔四”了,中国的强大是一定要国际化的,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品牌也一定是要国际化的,希望更多的企业家,特别是新一代的企业家能早些认识国际化的重要性,我们期盼着中国的企业在10年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548842133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