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接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陈汉民说,“设计的功能部分可以接轨,因为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携带、使用都要符合人体工程,国外有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但是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却不能盲目趋同。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容,仅靠外国的‘表’来满足形式上的需要,那是舍本逐末。” 电脑不能替代我们的大脑
陈汉民2000年退休,但他并未离开教育岗位,而是被清华美院聘为教学督导,仍然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陈汉民早期设计的招贴画,这些作品都是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手绘而成的。走进作品,细细的笔触清晰可见,在场的年轻设计师无不叹服陈教授的精心和细心。有些徽章类的设计,陈汉民不仅要画出来,还要做出模型,一把尺子、一把圆规、一管牙膏和些许颜料,硬是把有机玻璃打造成金光灿灿的奖章。
“现在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把基础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也确实是我们受益的东西丢了。”陈汉民遗憾地表示。在他看来,设计是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学习过程应该从写生到画黑影画,然后再提炼,最后使之变成图案,这个过程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方式的锻炼和转变。“而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很少画草图,随便去图书馆翻一翻,看到合适的作品,就加个题目变成自己的创作。老师一看形式、内容都不错,就打个90分。但是学生其实没得到什么长进。”
电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手绘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而电脑设计出的则是僵化的、模式化的东西,没有特点。”陈汉民把当下千篇一律的电脑设计称作“新八股”。“不能否认,电脑很好,而且必须要用,但是电脑不能解决我们的全部,不能替代我们的大脑。所以我提倡在大学里面,一年级必须重视手绘,到了三年级以上,才可以用电脑完成作业。”
从过去特别强调功能,到如今过分强调审美,可以说设计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走点弯路,线就走不直,很多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这是正常的。但是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上以清醒的头脑,一步步地把设计纳入到一个正常的轨道里面去。将来,我们的教学、设计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个过程,很多问题是不能忽视,而且必须解决的。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我抱着乐观的态度。”陈汉民说。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