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中国政府发起了一轮电视广告攻势,以提升“中国制造”商品的国际形象。其中一个镜头聚焦在了一台苹果(Apple)的iPod上,它背面标有这样的字样:“中国制造,软件来自硅谷”。
有不少事物都可以作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标志:日益膨胀、目前已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遥远国度源源不断的能源投资,或者杭州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但从许多方面来说,iPod是最合适的象征,它既体现了中国迄今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寓意着中国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从为全球生产大量低端产品(如袜子和打火机),逐渐转变为生产最具技术含量、注重设计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苹果外包给中国的iPod的生产,许多工序都是在台湾公司鸿海集团(Hon Hai)位于深圳的工厂完成的。该公司同时使用富士康(Foxconn)商标。
规模宏伟的鸿海工厂,彰显了中国许多方面的实力。鸿海工厂至少雇有20万名工人,同时大量生产索尼(Sony)的 PlayStations游戏机和诺基亚(Nokia)手机。要建设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同时具备基础设施、物流和训练有素的工人等要素。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比得上中国。
然而,iPod也突显出了中国经济的局限。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的研究人员对哪些国家能从iPod的生产中获得经济价值进行了一番分析。他们的结论是:中国从中只获得了5%的经济价值,其余大部分价值由设计人员、零售商以及尖端部件供应商获取。
此项研究说明了中国面临的任务:创建更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高于代工生产的企业,并提高中国工人的消费能力。这一群人尚未从中国的经济繁荣中获益。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