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是一个难以理清的东西,连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美国人经常鼓吹“国际主义”文化与艺术,或者“全球化”的文化与艺术,就是因为解释不清自己的文化脉络。自己的文化没有根,又不愿承认当地的土著文化,更不愿承认欧洲文化的祖源关系。事实上,欧洲的传统文化,仍然可以看作是美国文化的根。我们上面已经讨论过,美国商业文化的起源,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的重商主义。如果说工业革命前后的欧洲,曾经称霸世界于一时,是资本主义殖民掠夺政策造成的结果;那么,今天美国的称霸世界,也同时是新殖民主义政策造成的结果。这一点毋须怀疑,也无须争论,看一看欧美著名博物馆、艺术馆珍藏的世界文物精品,就会一目了然。这种新老殖民主义的起源,都可以看作是欧洲海洋文化的变异。海洋文化的负面,就是扩张、侵略、掠夺。美国的消费主义、国际主义、POP、全球化,以及它的摩天大厦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化与艺术现象,至今无不体现着欧洲海洋文化的负面。
这里我们可以用POP艺术的个案来加以说明。人们通常认为,狭义的POP艺术,发轫于英国的“独立派”人物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56年,“独立派”举办题为“这就是明天”展览。其中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就是汉密尔顿的一幅招贴画——《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上,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由此产生。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是“流行、时髦”一词(popular)的缩写。
POP艺术虽然发轫于英国,但却盛行于美国,由美国传遍全世界,是美国影响了世界上所有的波普艺术。由于美国商业文化的强大势力,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好莱坞,吃到麦当劳,喝到可口可乐,它们渗透到所有文化当中,成为美国消费主义的流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波普艺术又是“工业”艺术,它可以任意剪裁、拼接、组装。所以,美国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就说:“由于美国受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冲击更重更快,其价值观念似乎更为扭曲……我想我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它是工业性的,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方向。欧洲不久也将如此,因此,波普艺术将不是美国的,它将是全球性的。”
从这一个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美国,所谓的现代艺术也好,现代设计也罢,都在美国的商业文化掌控之下。艺术家和设计师,自觉不自觉地都在接受这种商业文化对艺术与设计的干预。而且艺术家和设计师,又总是把自己的创造活动和艺术与设计理论,看成是“世界的”、“全球化”的东西。这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美国,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形的干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
当然,美国商业文化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影响或者干预,并不都是负面和消极,也有许多正面和积极。譬如,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商业文化使现代设计更经济,更具有人情味。基思·哈林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一组公园雕塑,就说明商业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造型简单有趣,成本又不高,孩子们又很喜欢。再譬如我们前面举证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的广告设计,也都可以视为商业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这些美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品牌,总是把自己的品牌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使它逐步深入人心,从而占领当地市场。这是商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只要有利可图,它并不在意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因为它并非是要宣扬你那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而是为了自己的商品推销,为了自己的商业利润。所谓借鸡生蛋,借地生财,都是商业文化的一种表现。美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之所以声称自己的“国际主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上面讨论的是现代设计在美国,事实上,美国的现代设计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虚化概念,它更直接的是为投资商和制造商服务,所以,它首先把投资商和制造商的需要放在首位,至于大众的消费需求,则是次要的。上面讨论过的山崎实的“国际主义终结”设计,就是明显的例证。也就是说,设计师是为有钱人或者金钱服务的,这是商业文化最根本所在,现代设计更是如此。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摩天大楼文化,就是典型的商业文化产物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