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日趋火热,在这波汹涌的大潮中,民营美术馆以其独特意义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存在。
之所以界定为民营,是为了区别于由政府财政投入的国家美术馆,民营美术馆无论从其发展的历史还是目前的运营模式来看,都绝对是中国艺术领域里的新生事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有时候是致命的。因为“新”,它具有了无限发展的美好前景;但又因为“新”,它也具有了被历史否认从而昙花一现的可能性。
不过从目前看来,民营美术馆在中国呈现出来的是越做越大的景象,一派热火朝天。堪称民营美术馆中龙头老大的今日美术馆,也正在探索着未知的梦想蓝图。
▲▲▲民营美术馆的前车之鉴
其实,不光是民营美术馆,中国国家级美术馆的历史,也不用追溯太远。
1936年,第一所国家级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建成,就是现在位于南京的江苏美术馆。但在它成立当年,南京被日寇占领,美术馆便中止了一切美术活动。接着再出现国家级的美术馆,便是1959年建成的被称作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中国美术馆。
也许正如知名画家陈丹青曾经表达的那样,“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真正的美术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美术馆文化,而只有美术馆。”而文化的培养,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国家级美术馆尚且面对着如此的尴尬,那还在蹒跚学步的民营美术馆的迷茫和困厄也就可想而知。
上个世纪末,国内一批民营美术馆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在各大城市纷纷占立山头,但还没来得及经过时间的检验,更来不及探索出一条可行路线就又纷纷倒闭。
但民营美术馆前行的脚步并未因为挫折而止步不前,发展的趋势也不会因为令人不愉快的历史而倒退。
2002年,第二次民营美术馆的浪潮又澎湃起来,今日美术馆便是这其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
当年,地产大亨张宝全斥资4000万元打造了今日美术馆。当时,他建美术馆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地产的文化品位,他曾清楚道明,“必须走艺术产业这条路。美术馆就是其中一部分,我不是艺术赞助人,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做艺术产业。”
其实,今日美术馆建立的初始跟上河美术馆以及其他许多民营美术馆颇有类似,都是作为地产项目的“旗舰”而发挥着引领产品概念和传播品位的功能。上河美术馆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商陈家刚创建的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他当时希望通过建筑语言,实现精神上的居住,为了这种理念,很多时候将市场撇在一边。最终,上河美术馆没能逃脱倒闭的厄运。
对于当时建立起来的国内第一批民营美术馆之后纷纷的倒闭,曾有业内人士将问题归结在出资人身上。认为当时的出资人大部分都是从事房地产,自身对美术馆的管理和学术方向没有办法很好地把握,提不出清晰的发展思路,只是简单地将企业的地产作为美术馆,以利润作为运作和收藏资金,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积累企业声誉。这种模式最终只会造成两种后果,要么逐渐变身成为以盈利为主的画廊,要么就是关张了事。
而对此,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像成都上河美术馆这样在运营了不到两年就倒闭是很正常的现象,“它们只是有钱的投资人一个人在做这件事,而不是一个拥有良好学术背景和美术馆工作经验的团队在运作。学术人才不足,也没有形成和完善自身的产业经营模式,当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时,运营经费自然中断,关门就变成必然趋势了。”前车之鉴给了张子康极大的警醒。
▲▲▲画廊?还是非营利民营美术馆?
再追溯回2002年。
张子康和今日美术馆的结缘始于当时刚成立的今日美术馆的开馆展。
2002年8月,今日美术馆以名为“彩墨江山展”的开馆展进入了公众视野。美术专业出身,主习国画的张子康,当时在出版界做出版做得风生水起,也参与了这次展览的策划。当时张宝全就有意拉张子康“跳槽”到今日美术馆,但是出于对当时所在出版社社长的仗义,也因为对出版业的热爱,张子康拒绝了。
机缘巧合发生在2004年。张子康所在出版社的社长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张宝全此时又找到张子康,再一次表示希望他来接手今日美术馆,当时的今日美术馆已经连着换了三任执行馆长了。
“张宝全当时跟我说,他不当馆长了,他不想管了,因为他不专业。只要我来,他就什么都不管了,学术上的一切他都不过问,放手给我去做。”条件的相对宽松、自由,再加上当时出版社社长的离开,张子康没有继续耗下去的理由,也对一个新挑战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张宝全的邀请,出任了今日美术馆的馆长。
张子康刚接手的今日美术馆当时还在文慧园北路今典花园,一共就7个人,而且年年亏损,甚至都谈不上是一个美术馆,“当时实际上就是一个画廊的概念。”
从没做过美术馆的张子康至今还在强调自己做出版比做美术馆专业,刚当上今日美术馆馆长时的毫无头绪更是可想而知,“刚来的第一年,延续了前有的经营模式,就是画廊的模式,而不是美术馆的模式。刚到美术馆的头半年,基本上还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听范迪安、陈丹青讲美术馆应该怎么做。”
正如张子康所言,当时大家对民营美术馆的认识都还很浅薄,“张宝全觉得这样的美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民营美术馆了,当时所有的人对民营美术馆都没有什么概念。”
但道路还是要继续摸索的。张子康把所有中国的民营美术馆都理了一遍,发现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是一种展览馆,要不就是画廊。既然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那么只有去汲取已经相当成熟、完善的国外私立美术馆的经验。陈丹青也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作品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就像是摸到了天花板,到头了,感觉到中国美术馆展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西方美术馆给他的最大体会,就是让他看到了另一个美术馆,另一种思路,“美术馆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摇篮。同时,它不是给你做历史结论,而是展开问题,很可能还推翻已有结论,重新确立新的、更有意思的原则。在这些启发下,张子康决定去国外看看。
张子康去欧洲国家走了个遍,比较了一下欧洲的私立美术馆,发现今日美术馆要彻彻底底地改,“模式要改,经营要改。我回来后就跟张宝全商量,你到底是要办一个画廊还是办一个美术馆。他的回答是,当然办美术馆,要办一个国际化的一流的美术馆。于是我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办,专业的美术馆有专业美术馆的游戏规则,它的学术性,它的馆藏怎么处理,都要按照美术馆的路子走。”
▲▲▲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路子,就是要改制成为非营利的美术馆,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民营美术馆。
但是当时包括张宝全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一旦注册为非营利机构,你的收藏和别人给的赞助就都归国家所有了。”
于是,张子康先开始对内“普及”,“一个美术馆想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社会资金,只有变成非营利性质,才会有资金赞助才会有私人捐赠。我对他们详细阐述这一想法,如果你是营利机构,永远不会有人给你捐赠,所有藏品归属你个人,人家为什么要捐呢?只靠一个老板投钱,生意好美术馆就好,生意有问题美术馆也跟着完。既不可能做大也太危险。”
思路有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着想象不到的客观问题。
作为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营美术馆,去申请执照的时候,连国家相关部门都没有概念,不知道到底具备什么资格才能办非营利的民营美术馆,张子康就更加不清楚该如何办理申请手续。“我只有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问,好不容易才弄清楚,如果你是经营性的,要去工商局注册,也可以叫美术馆,但后面要加上有限公司的字样。如果你是做非营利性质的美术馆,要先到文化局报批,然后到民政局注册。”
“我到民政局去申请执照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一个概念,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创立一个美术馆。于是他们先看了我的申请材料,接着就有人来看我们的场馆。不过他们一看倒是非常支持,表示这么大的场地拿出来做非营利的美术馆,必须支持。于是这才办成了。”
如今的今日美术馆占地4000平方米,风格前卫,其旧工业时代的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品格。著名设计师王晖的设计又将使美术馆具有了能使当代艺术尽情呈现的诸多可能性。除一般性大型架上绘画展示效果极佳外,特别适合体积较大的当代装置、雕塑的陈列与展览,以及影像艺术、声场艺术(新音乐)等不同形式的综合艺术展。开馆展是“今日方力钧”,这也是方力钧首次在国内举办美术馆级别的个展,更是今日美术馆打响的第一炮。
为了这个开馆展,张子康准备了很长的时间。“那个时候是最揑一把汗的时候,能不能给民营美术馆带路,能不能有人赞助,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刚开业的美术馆。公益性的模式我都宣传出去了,但当时毕竟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张子康觉得如果没能拿到赞助,一切的模式构想将仅仅成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已。
当然,最后开馆展声势浩大地成功举办了。张子康一直表示这一切都非常感谢方力钧,他身体力行地对民营美术馆表示着支持,“他带着我们去德国找万宝龙赞助,把他最重要的客户介绍给我,然后陪着我们去说服他们。可以说,方力钧在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的影响力在这,赞助商也许不相信这个美术馆,但他们相信这个艺术家。”
“开馆展为今日美术馆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建美术馆易,养美术馆难”
业内人士常说一句话:“建美术馆易,养美术馆难。”民营美术馆如何经营,是正在探索中的艰难课题。
位于北京百子湾苹果社区的今日美术馆主馆,一年光是水电、基本人工等就要消耗600万元。对于一谈到民营美术馆,外界就要质疑其资金的问题,张子康表示,“这就是质疑生存问题,就是看你这个美术馆能不能生存下去,没有钱不能生存。”
陈丹青曾经在今日美术馆的一次演讲中表示,“造一个美术馆不难,出现一个美术馆很快,但是对美术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利用美术馆,在我们的国家、社会做活动、发生文化影响非常难。而建一个世界水准、世界规模的美术馆比造原子弹要难100倍。都得慢慢来。”
但钱的问题慢来不得。
“今日美术馆积极探索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尝试建立融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美术馆体系。”张子康表示,“国外的非营利性美术馆40%%左右资金由政府拨款,只要你是合法注册的就会有拨款,但中国没有。”
今日美术馆成立了理事会,张宝全是理事长。其他的赞助者如果金额达到一定额度,就会成为美术馆的理事,拥有对一切财务的审核权。
理事会旗下的今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将提供收入的40%%,以长期支持美术馆的运营,而原来美术馆产业链条上的各项,如图书的出版、发行、经营,书吧、咖啡厅等则全部归属公司支配。其他的60%%需要向社会征集,包括政府支持、企业、画廊和个人的募捐等等,用作美术馆日常的展览资金和收藏资金。美术馆对赞助者的回报一般是广告,现场竖立广告牌LOGO,展览的画册印上他们的LOGO等,“但在国外,一般企业赞助都比较低调,他们有时不要冠名,现场也不需要立自己的品牌LOGO,甚至在画册上都以十分不显眼的方式出现。”
“美术馆是社会化的,社会化的意义就是我的投资者是全社会。美术馆所有藏品归国家所有,私人或企业捐赠的时候会有捐赠证书,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在案。”张子康认为美术馆的社会化越广,它就越成功,“这不是个人行为,是社会行为。关注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社会效应就越强。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参与到资金的支持上来,这其实是一种公益性意识的培养。”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