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说来,我国的设计学科对于硕士以上的研究生课程学习称为设计艺术,而对于本专科课程学习称为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像科学一样寻求共同的途径、共同的语言体系和共同的程序,其创造性又同其它艺术活动类似。它研究人类是什么?展示时间、地点、经费、布展、安全、保卫、停车等细节如何落实?这虽然是一个专业模拟设计课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有一个共同的程序,而这种程序在统计学决定理论和管理科学领域中同样得到应用。西蒙指出,判断或经验本是不好设计活动中的逻辑性、科学性和设计的普遍规律以及设计活动的基础理论。它如同我们所谓的“管理艺术”、“语言艺术”一样,是寻求事物规律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是学科分类,是研究与艺术本身有关的造物活动。简单地讲,这种造物活动要求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功能。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以及广告包装设计,都是较为具体的为人类社会创造衣、食、住、行的人造物的活动。 要谈设计的艺术,首先要谈设计是什么,设计科学的结构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诠释:一是设计方法论,设计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设计思维方式,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三是设计的哲学,设计的共生哲学观。 一、设计方法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管理学和设计科学大师西蒙曾说,如果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设计关心的就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马克’第亚尼也说过,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其行动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那行动就是具有设计性的。例如,为治好一个病人,医生开处方时不仅要对症下药,而且要对病源、病历以及病人心理做一定的了解,这就是一项设计性的活动。为经营公司设计一种新的销售计划的行动,以及体育教练在比赛前的战术思考和对球员的鼓动,这些活动,都是与设计物质产品的活动一样的活动,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都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设计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把学习看成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寻找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具体措施。例如,我们要做一个展示会的设计命题,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展示会?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展示形式?展示会主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寻找达到“最佳化方法”?我们还要考虑到许多其它问题。如谁来组织展示会?谁来参加?预期效果确定的,但只要被用于创造一种程序,就必定与这种程序合为一体,因而成为可观察的。程序本身是一种可以触知的“录制品”,它录制的是人们发明出来探索外在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发现到达其目标的途径的各种设计方案。 我们谈设计的艺术包涵着设计的新概念(创新的概念):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物质的创造活动,也是非物质的创造活动。如果我们把设计艺术作为一个方法论,那么它就是一种非物质的设计活动。 二、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这是新的思维方式与人类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水岭。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理解世界时按“两极对立”的方式,严格地区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主观与客观等二元对立,这种思维方式在哲学、科学和艺术中都有体现。如哲学上把世界分成主体与客体,将意识分为主观与客观;科学上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把自然作为人认识和征服的对象;艺术上把美与丑、内容与形式、崇高与卑下对立起来。我们谈到融合的思维方式是对二元对立的质疑。虽然科学与艺术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反映人类文化观的,但当我们把科学与艺术归入到以人类文化为依据的范畴,就不难理解:在作为人类劳作的体系中,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因内在的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创造人类文化的活动。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都在谈论着“两个文化”(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的问题。有些学者注意到,似乎有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似乎可以变成一项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的确,人类在设计活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产品或者称人造物品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包涵着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元素。 设计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方式。文化分类的做法是人类文化为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而开端于一种错综复杂的心智状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从这一前提出发,经验无疑是我们知性的第一个产物,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事实,而是两种相反的要素、质料与形式的合成物。质料的要素是在我们的感知中被给予的,而形式的要素则体现为我们的科学概念。这些概念,这些纯粹知性的概念给予各种现象以综合统一。设计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需要艺术的感性形象思维,同时需要科学技术支撑的逻辑思维,而且这是不可分割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学术思考讨论会上提出,21世纪文理不分科的观点,是人类文化观发展的观点,为设计思维的新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设计的共生哲学观 设计的哲学是一个共生的哲学思想。 我们应该把设计作为问题的求解活动,因为设计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论,它处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中间地带”。设计不能再沿用“两极对立”的方式理解世界。精神与物质、内在与外在、抽象与现实、纯粹与实用、形式与内容、生命与死亡的二元论随着共生观而显现,对立的二元逻辑与理性的思维方式很难解释非物质社会的本质,而共生的哲学把过去分类的学科没有解释的内容加以解释,把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结合起来,令美学与科学的边缘相交,将物质与精神放在了一个共生共存的位置中。设计的共生观就是把一个问题对立的两方面以共生的方式来看待。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