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排式与分栏
排式与分栏是期刊版式中最具视觉冲击的板块结构,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排式指正文的字体与行文的排列方式。古籍线装书大都采用直排,这是沿袭了书法行款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法则。但期刊的正文则通用自左而右横排,以适应于人眼的生理机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据实验报告,每行文字宽度超过120毫米时,阅读率降低5%。因此,字行宽度应控制在80毫米~105毫米为宜。科普期刊多为16开本,版芯宽度较大,文字不宜排通栏,设计时可缩短字行宽度;将正文分为双栏或三栏。
科普期刊文章的篇幅一般较小,采取分栏的排式可调节活跃版面。如文章篇幅较大,可采用双栏形式,再利用小标题将正文分段,以驱散阅读疲劳,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章篇数较多的版面,偶尔将一篇文稿设计成竖排亦可调节视觉,活跃版面。此外,图表在专业期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设计者可将图表内容进行文字化的逻辑处理,归纳为不同的信息类别后,再决定所需的栏数和行数。最后将这些归类的信息在版面上合理布局,使之图文协调。排式与分栏力求板块清晰,线条流畅。
2.3 字体与字号
字体不仅体现刊物的内容,而且是版式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合理的字体设计应该是符合艺术形式规律的。不同字体的汉字形态各异。宋体、正楷、黑体、仿宋体的使用频率较高:宋体清晰悦目,端庄秀美,正楷刚柔相济,活泼自然;黑体浑厚凝重,粗壮简洁,仿宋挺拔秀丽,起落有致。另外还有书法体如洒脱飘逸、张弛有度的隶书和古朴大方、刚劲挺拔的魏碑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又将许多字体推到了读者的面前:雅致晶莹、饱满温和的琥珀体,敦实有力、气质独特的综艺体以及婉转秀丽、圆润柔和的圆线体等。
期刊正文字体一般为宋体。标题是读者接触正文的“先行官”。标题字体的选择当与正文的风格协调,如活泼的文风不宜选用凝重的黑体,严肃、庄重的题材则不宜用花体字作标题。在主标题、副标题并存的情况下,应显示出不同的主次等级关系。大标题统领全文,与文章主题保持内在联系;小标题则可将正文划分为清晰易读的章节。此外,标题字体与正文字体既要互为呼应,又应区别有致。
字号指字的大小。传统的铅排活字将字的大小分为1号、2号、3号不等。随着80年代初的手动照排,到80年代中期的激光照排以及90年代桌面出版系统的面世,传统的字号已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用“点”(Points)量度字的大小。“点”又称为“磅”,一英寸约等于72点,亦称72磅,折合为25.4毫米。标题一般大于14点(相当于传统的老4号以上),正文则小于14点,一般用9点或10.5点(相当于传统的新5号、老5号)。
字行之间的距离称作行距,是指从本行字的基线至上一行字基线之间的距离。因此,行距已包含了字的高度(即点数),例如:9点字排在12点行距上(即9/12),每行字之间的距离为3点。行距能影响正文的易阅度,又影响版面的清爽度。没有行距,就没有一条明显的水平空白地带引导读者的目光沿着字行扫视。如果行距过大,空白地带太多,以致版式松散且浪费了版面。对于表格名单之类的文稿,则要求线段清晰,以适应读者阅读的间歇性。
期刊内容虽以文字为主,但版式设计也不妨借鉴画报编排的“网格法”(Crid System)。常见的有威尔・霍布京斯创立的12等分网格法和卡尔戛斯托奈尔创立的58等分网格。这些方法分别将版面划分为12或58等分,图文编排便是在这些空间里进行的。另据尼霍森版面分割原理:各个部分的配置、分割使版面主次有序,经纬分明,层次清楚。一幅完善的有表现力的版面分割应该清晰协调,一目了然。版面中各个因素彼此呼应,合情合理。然而在现代版式设计中,不论是用网格法或自由式,均应考虑时代和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数字期刊,集图、文、画、音于一体,以其形象生动的传达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纸质期刊。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图文,使数字期刊的版面构成出神入化,读者从纸质期刊静态的平面,过渡到视听合一的享受。即便如此,数字期刊版式设计的编排规范与纸质期刊无异。
版式设计有法而无定法。设计家海伦(Hellan)主张自由设计,不承认绝对的设计规范,但承认设计的有秩序(Order)。画坛泰斗齐白石先生的画论与海氏异曲同工:“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可见版式设计也存在于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之中。
随着DTP(桌面出版系统)的普及,为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尤其是ID等软件的运用,使版式设计的实施均在弹指之间。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