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北京做个全国最全智能化的餐厅,已经在进行技术研讨,顾客来了之后就自动化上菜,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10年、20年后可能火锅店后厨就真的没人了,只需要两个工程师。”张勇说。
投入相当大,光建一个实验室就几百万。不过,和另外一些制度的建设相比,这点代价不算什么。“转型很痛苦,摩擦大了去了。”张勇说。
就在前不久,当张勇游览康定,还沉浸在当地红叶的美丽中时,偶然得知,原郑州小区经理宋青正在和海底捞大学的人员怄气。作为内部培训机构的海底捞大学,成立于2010年6月,请了不少博士,表现都让张勇满意。事情的起因是宋青负责当期在北京开展的领班培训的组织。恰逢北京天气变化,宋青发现有些人衣服带少了,就忙跟班主任说该给大家买厚衣服,可说了两次班主任没什么反应,于是宋青就直接让采购部长采购了20多件衣服给那些没带厚衣服的人分发下去(总人数50多人),采购单也没填,之后被指责为违反流程。
“‘海大’刚成立没多久,他们不知道一个老师还有权力买衣服,但略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但宋青呢,就觉得受到打击了,我们要保护她。同时流程也要坚持,采购单在网上填,其实一分钟就可以了,没问题。”张勇说,“其实是大量的流程员工不习惯。完全按流程走,以前好的东西可能会消失,但这些好的东西同时又需要流程化和制度化才能固化下来,我们在试图做这个。”
海底捞成立16年来,张勇一直不曾感受过有什么重大转折点,但当前的转折却可能是。包括在组织架构上,海底捞都在调整,以前店上面是小区,小区上面是大区,现在大区小区都取消,只有一个运营中心,为的是减少管理层级,让组织下沉。与此同时,海底捞仍在快速扩张,张勇当然知道风险有多大。所以他也坚持不能急,“肯定是要改的,但是个逐步改善的过程。”他说。
张勇心中的杜拉克五问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张勇:我是董事长,我的优势是让人家帮我干活,我的价值观是崇尚公平公正。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张勇:我在一个企业工作。我属于我的父母、儿子、太太,我的家人(难道还会属于我的员工啊,那太假了吧?)。是决策者和参与者。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张勇:我应该坚持正确的东西。如何工作?偶尔开会,平时主要是示范。没什么贡献。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张勇:让更多吃火锅的人喜欢海底捞。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张勇:加紧玩儿,健康、开心。家里人都好,我的同事都好,凡是和我有关的人都好。 [本文共有 8 页,当前是第 8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