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京沪两地引起轰动的日本天价大米近日将在广州上市,两种米售价分别高达198元/袋(2公斤)和188元/袋(2公斤)。日本官员称,去年首批大米的销售让他们大吃一惊,“第一是卖得快,第二是卖得贵(近日本国内3倍),第三是每袋198元的大米竟比每袋188元的更受欢迎”。
同样的大米,在日本国内售价约合人民币30余元/公斤,在香港售价约合人民币65元/公斤,跑到中国内地变成了99元/公斤,是中国大米的25倍有余,如此这般竟还卖到了脱销的境地,究竟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令人吃惊,还是“天价大米”的运作能力令人吃惊?
据说,天价大米的零售价在成本价、运费、关税及风险因素等基础上综合制定,由数家公司参与“超常规”的销售、宣传和营销,可以想象“运作费用”之高。但这“运作”出的高价并没有把国人吓跑,反倒成了集团赠礼和高端消费群体的心头所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非近乎离谱的“价高”,这批大米根本不会引来媒体热炒,大约也不会成为购买者的“荣耀”——每袋198元的大米比每袋188元的更早脱销,就是因为买者买的不是下锅的米,而是可以显摆的“高价”。
去年天价大米“横行”之际,曾有某国产优质大米品牌借机宣传自己,声称天价大米不过是淘汰品种,而自家的大米品质相近,价钱不过4元/公斤。谁家的大米更好我们很难判定,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国产大米做到了如日本官员所说的“优质水稻品种、苛刻生产工艺、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每亩也只收获300多公斤”,真正“精耕细作,品质过硬”,价格也绝对卖不到99元/公斤。想想看,日本人多地少,主要是山地,可耕作农田零零星星,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根本别提,基本没有规模效益,加上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头老太,既没新知识又没体力,人力成本、生产成本不低,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农业保护传统,即使在其国内,大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也是国际市场10倍有余,更何况运费、关税、宣传费以及众多公司的利润都在这些大米里。只可惜,天然劣势造成的高成本、高价格到了内地反而成了贵族气息。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种现象的涌起。在国内,只要是进口商品,无论产自发达国家,还是产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路货还是奢侈品,价钱一概远高于国产同类商品,也高于其在本土的售价。这既和关税、进口环节税高税率及一些非关税壁垒脱不了干系,也来源于许多人认定进口货就比国产货高档的心理。中国商场里卖的国际奢侈品牌普遍比美国贵50%以上,国外的“超市货”到了国内居然也以奢侈品自居;在美国基本没人听说的哈根达斯在中国大走高端路线,甚至只在繁华路段开店,而在中国卖到78元的哈根达斯家庭装在美国不到3美元;在欧洲,依云水统一售价500毫升1欧元,地位相当于国内的普通矿泉水,但在国内,许多说自己“只要依云水”的人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优越感。
国人误读的消费符号很多,现在又添上了最基本的农产品——大米。在这种误读下,显然国人不是在消费商品,而是在消费一种自己烘托出来的优越感。然而这种在国人眼中的奢侈品,不过是另一个国家重要的创汇产品而已。
天价大米为何只有咱买得起
郑州晚报 19日《广州日报》报道,去年,日本天价大米畅销北京、上海,引起轰动。近日,日本又有第二批50吨大米登陆中国,并将在广州上市。此外,另有50吨将于近期运抵中国。
报道中告诉我们,这种大米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每袋(2公斤)198元和每袋(2公斤)188元。有人计算了一下,和一些中国产的大米相比,这种日本大米的价格是中国大米价格的25倍之多,故被媒体称为“天价”大米。想想,即使我们那些中产阶级也未必吃得起。报道中还说,记者了解到,这种天价大米在中国的售价,比日本国内也贵了很多,是日本国内售价的2~3倍。在日本,同样品种的大米,每袋2公斤的售价,约合60~70元人民币。
我当然知道,再怎么说,我们现在也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买卖。只要不关系到国计民生,只要不违法,哪怕是一块砖头一个瓦片,你要再高的价钱,只要有人买,政府都绝不会出手干预。这我懂。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种天价大米在日本的销售价格反而只是在中国内地的2/3甚至1/2,就是出口到我国的香港,每公斤的售价也只约合65元人民币。这就把我搞糊涂了。
众所周知,日本早就是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而我们的香港也一定划在世界富裕地区,不论它们的人均生产总值(这里指的是GDP),还是人均纯收入都要高出我们许多倍。然而,这种大米在人家那儿都卖不到在我们这里的好价钱。报道中说,在随机采访中,一些东京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不会买类似品牌的大米。“因为太贵了。我们一般都买价格相对较低的米。”也就是说,这种大米在日本本国销售时价钱尽管只是我们的2/3甚至1/2,富裕的日本国民依然嫌“太贵了”。
日本国民嫌贵,我们的香港市民也嫌贵,并且从报道中也没有看到还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对这种天价大米青睐,这就把我弄得“一头雾水”:难道就只有咱内地人不嫌贵!当然,从绝对数字说,眼下大陆富翁不仅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批人中更是不乏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者;至于喜欢奢侈摆阔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日本人就是看准了中国大陆,要来赚咱的钱,用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的话说:“从第一批大米销售的反馈看,我们吃了一惊。第一是卖得快,第二是卖得贵,这都超过了我们的意料。”
那么咱中国大陆人的钱怎么就那么好赚呢?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花钱大方者中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形:一种是自己挣的钱多,多得自己觉得花不了;二是那钱来得太容易,这边花出去,那边又进来;三是钱虽然不算多,挣得也艰难,但就是喜欢“穷烧”。平心而言,后一种情形一般不多见,而且因为就是喜欢“穷烧”也“烧”不起来。因此可以说,摆阔、奢侈,一掷千金,往往都是因为不仅钱多,钱也来得很容易。
这样稍一分析,我终于明白过来:天价大米为何只有“咱”买得起,是因为咱们有些富人不仅挣的钱多,而且那钱来得也太容易。至于即使钱不仅挣得多也来得容易,甚至花不完,也还是应该想到可以把那多余的钱拿点出来为社会做点善事,对有些富人而言,这实在要算是一种“大道理”。而这样的道理,你就是跟有些富人讲了,他也未必能懂。 日本大米能吃出鱼翅味儿吗
中国网
去年,日本天价大米畅销北京、上海,引起轰动。近日,日本第二批50吨大米登陆中国,并将在广州上市。此批大米品种与上次一样,包括40吨新潟县产的“越光”和10吨宫城县产的“一见钟情”,价格不变,分别是每袋(2公斤)198元和每袋(2公斤)188元。(广州日报2月19日) 日本大米又来了,价高得还是那么离谱。从去年的态势看,今年闹不好还会被抢购一空。日本那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富人也应该多如牛毛,这些所谓的天价大米就是在日本也未必如此畅销,这让我们不由得感叹中国的有钱人真的是太多了,消费水平都要超过人家日本人了。
咱是小民,消费不起这么金贵的大米。家里吃的东北大米最贵才3块钱一斤,据说还是当时锡伯族人给清朝皇室进贡的大米。咱没吃过,所以就有些怀疑,日本的天价大米难道能吃出鱼翅味儿?要不为什么那么贵呢?2500年以前,要不是咱中国的稻子在日本各地生根开花,恐怕没有今天的日本大米了。如此看来,今天热销的日本大米还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呢?
能向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出口大米,价格还是如此之高,这让人难免想起“此地钱多人傻,速来”的笑话。日本稻谷每年的产量在850万吨,而出口的大米数量并不多,每年只有1000吨左右,每年剩余的大米多达几十万吨。而日本人由于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国内的大米消费量大大减少。按照经济规律,供过于求价格应该低一些才能卖得出去才对,可“越光”和“一见钟情”大米在中国的售价,比日本国内贵了很多,是日本国内售价的2~3倍。它们在中国香港的售价,也比在中国内地便宜,真的叫人感到不可思议。或许“越光”产地的水确实好,土也好,阳光也好,从日本运到中国也确实需要关税、运费等诸多成本,可这价高的确实有些离谱。
日本大米之所以那么贵,可还是有人愿意当冤大头。这就值得人们深思了。在中国究竟是什么人在消费这天价大米呢?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泽濑正明一语道破天机,“有些大公司,为答谢他们的客户,把这些大米作为礼品馈赠;有些机构,为奖励员工,购买大米作为奖品。此外,一些富裕阶层,购买得也比较多。”很明显,这些所谓的高端消费群体一是富人,因为他们有钱,爱显摆,希望与众不同。而且能消费得起;二是官员,因为他们手中有权,自然才有机会接受礼品馈赠;三是单位的福利,而能有如此大手笔的单位,自然是垄断部门或者政府机关。这让我们不由得感慨日本人的聪明了,因为他们抓住了中国人的心态。
如果这些日本大米不涉及价格欺诈,俺倒希望价格再高一些,反正中国人有钱人多的是,有权而谋私的也不少。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