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好的设计一定也同样是一个好的商品。先是做商品,然后才是做艺术品,毕竟我们做的是商业品牌,我们的理想都是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创意,传递我们的灵感,最重要的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诉求,所以在坚持自己底线的前提下还是应先认识到生意的规律。一个产品做得你认为再完美再好有时候也无济于事,因为产品先要能卖掉才有用,它直接关系到品牌后续的发展。
第三,记住木桶效应。设计师未必就不会成为多面手,虽然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让自己有一块短板过于明显。除了设计,我们同样要遵循商业的规律。
第四,重视营销,选择优质渠道。本土的品牌越来越多,为原创品牌这样特殊角色量身定做的渠道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有卖电器的商城、卖包包的商城、卖鞋子的商城、卖衣服的商城,所以精心选择适合你的渠道也就是你的合作伙伴,伴随着他们一同成长。
第五,多些交流,多些分享。原创设计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大家大多都各忙各的没什么交流。我想我们应该打破这样的一个氛围,应该介于一个平台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培养起整个市场的氛围。
中国的原创品牌仍然是在创业的田野上,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激情、有梦想还要有准备,“光有设计头脑不行,还得有商业头脑”。
笔者简介:
邱力非,1985年生,北京大学工程硕士,大学攻读产品设计与数字艺术专业。
作为设计师曾供职于买办国际等多家4A广告公司,过往合作客户有海尔、青岛啤酒、北京大学等等。后作为自由职业者创立原创品牌工作室并在首都师范大学任设计系讲师。
2009年初辞去职务进入互联网领域并创办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
2010年作为CAO与Co-founfer运营杂良集生活方式零售平台并继续坚持销售原创设计的梦想。
抛开原创设计师本身的属性不谈,其实在整个行业内我们大可把原创品牌分为三大类:创意手工品牌、公司或组织运营品牌、NGO品牌。
第一类创意手工品牌其实大多数也是草根设计师品牌,他们同样大多也是我之前所提到的那批创意市集的忠实拥护者。他们或许是出自之前某产品或广告公司、或是自由职业者、又或是来自某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甚至是DIY迷,如YUYU、惊蛰、动壹等,他们往往身兼多职,几个人的团队要兼顾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所谓既做老板又当后勤,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周到。此类品牌的优点是沟通成本低,对市场反应及时,往往一个灵感闪现便可以及时落实,与消费者的交流也是相对顺畅。但是相应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对生产的把控,对渠道的选择以及对扩张需求的应对,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此类品牌举步维艰,如何能把一个作坊式的团队转变为一个正规化的商业团队,如何能把一系列的产品包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是他们持续生存的关键。
第二类品牌指的是那些公司运营背景下的原创设计品牌,如台湾PICOBABY、异开、IMIU、MRKT、OOU等,此类品牌有相对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他们很多都是广告或设计公司出身,把开发创意产品作为一项自我造血的业务模块,同样也是面对创意服务类行业业态形势的一种应对策略。他们有相对大一些的设计团队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对生产的把控同样也相对专业,通常也会吸引到较好的合作伙伴。但问题同样是缺少对渠道的把控能力,对商业的敏感程度受到限制,如何平衡自己内部业务的比重关系是他们最值得深思的关键。
第三类则是NGO品牌,顾名思义,他们自然也是其中最具理想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如爱在天空下love in the sky,他们通过征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由设计师再设计,制作成创意产品,面向消费市场,创造市场价值,最终将产品收益的一大部分资助给灾区及贫困地区儿童,实现让孩子们自己帮助自己、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人人消费即行善的快乐公益目标。这类品牌通过采用“创意+公益”的模式来体现价值,既是一种有效地行销手段,又在实际意义上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帮助了弱势群体,为市场创造了一种更为温馨的创意氛围,自然他们的市场容纳度也就相对较高。但是作为公益型的团队,如何能更加顺畅的游走在商业的领域内也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共有 6 页,当前是第 4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