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画册设计理论就其核心部分的内容来说,它是人们在生产实践环节中已经形成的程式化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朴素”画册设计的整理和归纳。 我们说,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以来,任何形式的以视觉形式的方式记录、留存的各种形式的图元、符号的组合关系就构成了我们画册设计理论的实践依据。可以说画册设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过程同步进行的。它是在人类对于“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需求的内部动因的驱使下,主动适应视觉范围内的平面设计领域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的新载体、新媒介的要求。
实践中,人们发现如何有效地找寻出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的新载体、新媒介间内在组织规律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以进一步推动视觉范围内的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化,已经势在必行。于是,在前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前出现的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的新载体、新媒介的特点,并以揭示“一定版面内”的视觉图元组织及构成规律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并正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那么,对于现代画册设计理论的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依据,应追溯到20世纪初欧洲的两位大师莫里斯和李捷斯基。并由此开创了画册设计理论的先河。(在中国也有把“画册设计”称为“样本设计”或“宣传册设计”等)
由此,严格地说画册设计理论是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按其演进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朦胧期: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对视觉形象的组织和构成行为(从商业活动需求的角度来说)基本处在朦胧意识当中,其对美的诉求更多地表现在绘画、手工艺等以艺术欣赏和以纯美学角度为主的各类艺术活动中。
2、雏形期:是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开始至包豪斯教学体系形成以前。此阶段受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影响,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质地飞跃,使得各种有规模的商业设计活动成为可能。从现在的画册设计角度来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排版”活动组织画面、更多地从技术与艺术角度进行思维,并在此过程中为形成画册设计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3、形成期:即从包豪斯理论体系形成开始一直到20世纪末的由构成理论引起的社会大反思为止。一个以新视角、新应用介质为基础的,体现新形式及其构成关系的理论体系(画册设计理论)逐步被确立。
4、成长期:出现在21世纪开始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以及各种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日新月异的新的媒介形式,激发了画册设计理论的快速成长。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