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能否带动整个民族企业对待品牌的思考,是否会起得推进本土企业去重视品牌设计和品牌的塑造以及整个本土化企业对待设计有着变革性提升?而我们本土的设计师和本土的品牌设计公司能否摘下“抄袭”和“山寨”的大帽子?中国能否从“中国制造”而走向“中国品牌”的创新大道?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受贫穷的困绕,自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了余足的金钱慢慢也开始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和视觉上的鉴赏需求,除了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层面上,对待感官上的需求在慢慢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切是建立的一种缺乏的自信的欣赏层面,是一种伪感觉,是一种缺乏文化底蕴支撑的民族大背景下而悄悄引生起来的畸形鉴赏,这中畸形的感觉是完全被其他国家文化所征服所俘虏。
我之所以说他是伪鉴赏伪感觉,那是生活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的中国人,这些企业家们对待中国本质上的文化引申已经渐渐的不复存在或者是说已经慢慢的把他藏在深处而不被突显出来。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们在享受着金钱带来的优越感的后面开始追求国外的时尚在跟国外的潮流而自豪,而他们的视觉上的鉴赏本身就缺乏一种本质上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种人云亦云的层面。而中国很大一部分设计师的作品也是从国外“拿来主义”,他们对待设计的态度也无形中满足和引导了中国这部分企业家的伪享受和伪感觉。
中国的企业家在经营自己企业的时候着重的是“企业的产品”和他们的“销售渠道”,他们甚至忽略他们的终端消费者,他们始终觉得“品牌”是在一种有庞大资金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谈论的话题。当他们享受“肯德基”在喝着“可口可乐”在穿在“迪奥”在“沃尔玛”购物的时候,在开着“宾利”炫耀的时候,他们感觉到的是这些企业的大和品牌的魅力,而忽略这些企业的初始状态的发展之路,他们没有清楚去认识这些国际大品牌企业在塑造品牌上下的本钱和精力。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品牌设计行业的一名,我们该怎么去引领中国企业家的真实视觉引导,尤其中小型企业的负责人,怎么样去提高他们的藏在潜意识里的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的审美感。中国的设计师和品牌设计公司,如何去创新?
作为中国的设计师我们有着几大优势: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着完善的符号图腾典故以及各种思想的背景,而设计者的任务就是如何把他们完美的结合起来,并且应用出来。
二:国家应该着手从小培养公民对美的鉴赏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尽量减少对思想束缚和框定。现在模式化的教育和“人才产品化的制造”对中国创新来说,其实起到了很恐怖的遏制作用,当然目前中国也有很大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他们应该肩负起带头作用,去指引新一代的设计人才。
三: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让很多企业明白了品牌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企业对品牌不光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使命。
四:随着老百姓的认识越来越广,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沟通变得越来越容易,知识的接触也越来越方便。那么老百姓的认知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使着设计行业的发展。
品牌设计终究是在严谨的市场数据和文化的结合下产生的商业价值,树立品牌就是为了能与消费者达到某一种曾面的沟通,除了基本需求以外,消费者希望能与品牌企业有精神上的一种的享受和沟通以及感官上享受 ,而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就是为了更好的与终端消费共进退共同荣辱。
要做好的设计,要成为好的品牌设计公司。我们所该考虑的是避免浮躁的心和走捷径的心理,一位设计师以及一家品牌设计公司,光重设计本身但缺乏强而有力的调查和敢于创新的心态,缺乏起码的责任感,那么对整个设计行业来说,是一种悲哀。
如果有一天,当一位中国的设计对待另一位中国的设计师的批评不是那句“抄袭”的点评,那么说明我们进步了。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