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潮的科技套上一件复古的外衣,已成为这几年来数字产品屡试不爽的设计手法之一——
例如:通过超逼真的手机保护壳,将iPhone 4摇身一变成老式单反相机、计算器、半导体,或者游戏手柄等“貌似”外观带来不一样的跨界感觉。
又如:你的手机或网络电话接上的不是蓝牙耳机或有线耳麦,而是老式胶木电话外观的听筒,用它来煲电话粥的使用情境,带给你的是既健康又有范儿的情感化愉悦。
而像莱卡、佳能、理光等品牌的中高端数码卡片机,不走超薄、酷炫的设计路线,仍然延续了传统光学相机的外观元素、结构、材质与体量感,再配上一只复古的真皮皮套,让数字摄影过程平添了一分沉着与对胶片时代的怀旧情绪。
包括像深圳浪尖设计有限公司去年被四川省博物院授权并委托设计的一款共振音响,外观沿用了我国东汉时期“击鼓说唱俑”的雕塑原型,让传统的物象之美与现代科技碰撞,无论关机静观或开机和着音乐播放的状态,都体现出质朴的人文韵味……
所有上述这些产品,或是对设计语言的推敲,或以附件设计添加的形式感,在一手伸向现代,一手伸向传统的同时,使我们今天的产品看上去很美、用起来不乏历史的渊源与情感的内涵,这样的设计也似乎更能彰显出使用者的品味。
“什么是品味?”——对于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光从字义上看,“品味”这个名词是格调与趣味的集成,而其中的“品”字依照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品,众庶也。从三口。”
“品”既与众口有关,就有了不同的口感、口味之实;“品”亦与德行操守相关,古往就有棋品、诗品、书品、酒品之说;“品”的叠加更与“物”相关,所以在现如今就有了被“脍炙人口”的品牌、产品、商品和品鉴之别,也有了所谓的奢侈品、山寨品之分。
“品”作为繁育万物的主体,与“物”在《易经》里被连缀称之为“品物流形”,意为繁育万物,赋予形体。“品物流形”这四字还被国内某家产品设计公司引用作为公司的名称与设计理念,该公司这两年所做的一些传统与现代、意境与品位结合的设计探索非常有价值,并开始在米兰设计周等国际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这是题外话。
作为社会的人,其个体的文化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社会等级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往往造就了品味与格调的差别,正如这几年业界在“大设计”领域里所强调的:设计体现的不光是视觉传达、外观、功能、交互等带来的使用价值,还体现着情感等潜在的感知需求与对身份认同的满足。设计的手法、出发点的多样性也许会折射出不同的设计品位,但是,消费者品位的高雅与否并不能直接和品牌价值的高低、设计的奢华完全画上等号。
1983年,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过名为“品位——设计价值观”的展览 之后不久,英国著名设计评论家史蒂文·贝利在其著作《品位:记一次有价值的设计展》中这样剖析:“设计的原则其实就是品位的规则。对于品位的理解是任何成功设计所必需的部分,如果这意味着一切,那也就意味着可以被解释为一个词……品位即礼貌。”
不同的品牌树立了各自的品位与信任链条,也影响着社会人与人的信赖关系。试看在当今物欲横流与品牌盛行的中国社会有这样一类人群:
远到前两年中国男足队员们——他们的战绩虽然让国人很纠结,但他们不论输赢、也无睹于FIFA排名的滞后与波动,一如既往地对昂贵的高端名牌尤其是LV情有独钟:执着地在国外机场免税店集体抢购,几乎清一色地背着LV背包、拉着LV行李箱游走于“不在赛场,就在去赛场的路上”。
近到前两周被网络、媒体围观的社会热点,那个20岁的炫富女孩郭某某——因其在微博上的“炫生活”:自拍展示其多款价格不菲的爱马仕背包、代步的玛莎拉蒂跑车、住的亿万豪宅别墅……而引发出一系列涉及机构与个人诚信的多重危机事件。
从这些伪贵族身上,我们并没看到他们所拥有高端商品的亮丽,看到的是拜金主义的肤浅与恶俗,以及盛装之下掩饰不了的故作矜持与内心空虚。
英国米德尔斯堡赛德大学工业和产品设计专业首席讲师罗伯特·克雷在他的著作《设计之美》中说:“高雅的品味不应过多迷恋极端与奢华。”他还引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奢华视为一种病态,是对社会非常危险的举动,对于奢华的炫耀很容易遭到广大平民百姓的厌恶。
设计追随什么?——时尚、潮流,还是为少数人设计?显然这些都不是。
在现代工业设计与机械美学观念诞生之初,可批量化生产特性就决定了设计的信仰是为了创造平等,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聚焦于对财富与权贵的追捧。
设计师的社会价值在于摒弃浮华的表面文章,不再是以设计师的观念先入为主,而是善于倾听消费者的想法与回馈。设计是不断修正的过程,最终用设计的结果与潜藏的设计师思维来影响消费者,引导他们如何去有理智、不盲从地消费。
在资源短缺、自然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设计一定要有节制,更要以可易用性、可能性的原则来指引消费者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秉承这样的设计观念,来提升大多数人的生活品质,强调可持续发展,反思设计与再设计的关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是有形的,而品位是无形的。设计与品位在本质上都不能丧失自我,而要坚持正信,持守中道。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