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虽然你没有去过,但每个人都很熟悉了,电脑或手机中设时间都会有一个GMT(Greenwich Mean Time),当地为本初子午线经过地点,所以以此地为一个标准时间。
根据设计公司资深设计师Karl Randall所述: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溅起的大水花来反映博物馆的形象。所以我们采用了21世纪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合成图像及电脑三维动画技术(CGI ),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创造一个如此富生命力的形象,该品牌形象灵活及充满变化,使它无论何时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而设计公司的合伙人David Law则说到:
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个性的“水花”,通过颜色的改变来呼应这三个地方。蓝色用于海事博物馆,金色用于女皇之屋,紫红色则用于天文台。
标志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看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有此人会看到一个皇冠,有些人会看到一艘船,或者一个星星。由于我们在处理标志细节时反映了这些不同的形象,所以你第一眼会看到水花,然后过一下你或许会看到其它一些东西,就象观看天空的一朵白云。
我确实看到皇冠及星星,但实话说我不知那艘船在哪里。 SomeOne设计公司的作品我们已经领教过,上一次的欧洲之星形象重塑, 其实也可以看出与这个项目的一些相似之处。即在背后的技术制作中采用了图像合成及三维技术来创造一个富立体感及冲击力的形象。通过水花、皇冠及星星等元 素,确实非常巧妙地呼应出此次品牌形象所涉及的三个地方,从概念切入上来说非常不错(但也说不到非常独特的地步,因为这个形象是挺常见的),问题只是是否 一定要去到这么多特效的地步。这种效果无疑与传统标志相比,标志感是弱化的——花费如此之多的精力来产生这种特效,是否品牌冲击力的效果就一定加倍?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我自己会认为它过于逼真了,反而弱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逼真的水花图片满街都有,我随便在图片素材网就找到以下几张:
传统的标志会与真实保持距离,希望通过提炼主要的特征来表现一个真实的东西,这种距离反而强化了标志的形象,增加了形象 的延伸性,拓宽了标志的空间。这种思考方向使到标志会往简洁的方向前进,如随手举个例子,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Angus Hyland 设计):
还有同与海有关的博物馆的标志: New Bedford 捕鲸博物馆(Malcolm Grear 设计,2000年 ),这个标志在很多介绍标志的书中都出现过。
源于真实,高于真实,使象包括上面WWF的标志成为了经典。我们无法想象一只逼真的熊猫是否有目前这个形象的冲击力。你可能会说,SomeOne也提炼出了很多东西,如皇冠,星星,但实际上你看到上面所举的那些素材图片,你就已经会发现:真实的水花本身就有这种感觉。
一言而蔽之,我惊叹于他们的图像处理技术及其中所作的种种努力及尝试,但就仅仅站在一个标志的角度来说,我自己略有保留。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因为我还没有去问“这个标志是否适合传真”这些愚蠢的问题,我只是认为传统的标志的表现手法目前还没有去到过时的地步。
上面标志的设计师Malcolm Grear 曾经说过一句话或许可作为我的一个主要观点:
标志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就象铁锤一样,简单实用,你并不需要一把有太多精美装饰的铁锤。对于象征符号也是同样的道理,那就是简洁、清晰及优雅。
以下为形象的一些应用,你也会发现,在应用中他们与传统的老一套VI没有什么两样,局部放大标志成为一个图案,如果这个标志与他们自己设计的欧洲之星标志有什么区别,就差连这个水花也给你捧出一个雕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