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一 艺术反映生活具有民族性特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凭借各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品,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即是情感艺术作出评价。
在现代艺术中,以中国的盘扣艺术与花结艺术为例。盘扣与花结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中的组成结构之一,在流传千年的手工艺传统中,这个小小的服饰主题被聪颖而勤劳的人们开拓成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国人从生活中学会在绳索上打结,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与历史的洗礼,无论是从实用到装饰,还是装饰到符号,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超出了服装实用的层次,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盘扣的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服饰重意韵,重内涵,重主题,重简约之中的服饰趣味等特征都在一个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富于东方造型形式特征的盘扣,往往在一个十分简洁的服装款式中成为点睛之笔,形成色彩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疏密关系的对比,手法简单却能收到十分有效的装饰效果;至此,人们可以看出,其形成与普及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及各种艺术传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之下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手工等传统艺术达到极高境界的典型体现。当服饰文化发展到今天,从东、西方设计师们都在从东方服饰文化的传统中寻找灵感时,更体现了这种艺术的民族性特点。
二 艺术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特点
美的意识和观念决非一成不变。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美的价值观与标准。而美的价值观和标准又受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支配。艺术作品的风格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更新。甚至蜕变。
现代纤维艺术是使用各种纤维材料,扎根于古老编结传统的现代艺术。传统样式的地毯、壁挂包括缂丝,织绣、云锦等都是典型的纤维艺术品。而冠上“现代”一词,则表明了它的时代性和区别于传统样式的特质和风格。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人类利用纤维材料,从实用需求出发,从劳动用具到生活陈设用品,人们从中发明了纤维的劈搓和加拈工艺,创造出如地毯、壁挂、缂丝作品,上千年来,壁毯似乎离不开墙壁,地毯当然离不开地面,缂丝作为美术品或是手卷或是挂轴的方式,这些传统纤维艺术品的功能与风格也随之保留了上千年。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变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自本世纪60年代起,织物走下墙面,出现了所谓的“空间地毯”,成为一个既分割空间又占领空间,美饰空间的独立艺术品,它标志着纤维艺术中雕塑观念的确立,导引出纤维艺术走向雕塑,走向结构和空间的大变革。从而形成“软雕塑”的新的理念。一种是围绕性结构的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渥瑞利亚、莫诺滋作的《三个人》,由三个采用原始编织方式编织的粗麻片卷成的圆锥体构成的抽象组合,不同的缠绕式使他们各具个性。成为一个有力量有雕塑感的作品。
另一种是支撑性结构,它不仅使用了软性纤维材料,还使用了一部分硬金属丝作为支架。克莱尔.采斯勒的《地板上轻盈的曲线》,由20几个缠绕着红色纤维的塔形篝构成,从粗到细,有疏有密,高低参差,构成一个争先向上,不断升腾的整体。动态性结构则利用风力等的影响来表现纤维材料张力的活动雕塑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一种时尚。1981年丹尼尔.格拉芬用尼龙布制作的《风的结构》,在原野上由风鼓动如一个张开的巨大风帆;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不仅能感受到强大的张力,“风帆”的摩擦声,鼓荡声产生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短暂效应,变化一个接一个,形态的瞬间变化带来感觉的不断转移,不断投入。现代纤维艺术几十年的实践给予整个纤维艺术带来新的气息,并赋予了自身一些发展的可能性,发现了一些属于过去又属于未来的东西,其时代性的特点不容忽视。
三 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特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艺术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无可避免的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艺术的诞生与存在,是不能不依赖于它所生长,指涉与服务的社会的。艺术作品要进入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寓示的社会话语力量的种种特点铸造的。当后现代主义音乐家约翰.凯奇静寂无声的“演奏”钢琴曲《四分三十秒》时,当法国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将一个溺器放在展厅而称其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当几近全裸的男女演员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演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时,当先锋派美术家在美术馆里贩卖对虾或旁若无人地洗起脚时。他们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讲,很难将其视作种种“世界观”的表现,尽管它们毫无共同的特质,当人们难以把握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消解时。只要艺术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生活的世界,只要艺术品保持与具体可感的现实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就能产生完美的经验的能力,就能构成正常审美行为的基础。从而造就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四 艺术家需要的是自我批评
一切自我批评活动将从人类生活文明的整体进程着眼,从全球观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共同基础与目标开始,目标是使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成为一种实在,而不是荒唐的空话。随之,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也必然发生改变,不再自私,而是以服务于整个人类的幸福为旨归。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