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8时38分,古代书画鉴定大家和知名书画家、百岁高龄的徐邦达先生驾鹤西去,与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魂归一处。至此,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五位“掌眼人”悉数作古。
“从1月19日开始,邦达先生都是住在家里。虽然插着管子不能说话,但思维很清醒。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去跟他告别,会轻轻地亲吻他一下。”徐邦 达妻子滕芳女士昨天说,“(23日)早上8点38分,徐先生离开得很安静。早上我坐在他床头的时候,他的体温已经很低了。我贴在他耳边和他说,‘一路走 好,一定要高兴,一定快乐,一定要找到另一个你喜欢的极乐世界。’这就是我对他最后的祝愿了。他这一辈子很简单,很快乐。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对于他这一 生从事的事业,他也是从内心上热爱和高兴。他一生都是为书画这件事,他自己常和我说,这既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梦想。”
书画家、鉴定家劳继雄是谢稚柳的学生,从1983年起跟随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在全国鉴定10余万件书画作品,回忆起徐邦达的点滴,他昨天对 早报记者说,“徐先生脾气特别好,从来就没见他发火,他后来与谢老有一些分歧,但主要都是学术鉴定之争,而不存在派别之争,比如,他对我们后一辈就特别关 心,他还曾经考过我,在我鉴别无误后,徐邦达说,‘你要不是谢老的学生,我就不考你了。’”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负责人董国强昨天说,艺术市场上,徐老的鉴定可谓金字招牌,甚至对他鉴定意见的信赖超过很多民国甚至清代鉴定名家。对古书画鉴定而言,随着徐邦达先生的离去,五老尽归道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浙江海宁人,1911年7月7日生于上海。其父徐尧臣经营丝绸生意,虽为商贾,却性情儒雅,喜 好文墨书画,闲暇时热衷于收藏,凡过眼名家书画,只要相中了,便会不惜重金购进收藏。自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徐邦达耳濡目染便也喜欢上了字画。据徐邦 达生前自述:“父亲看我喜欢,就在我14岁的时候为我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李醉石(李涛)、赵叔孺(赵时棢)等先生,教我诗词歌赋及绘画。又入上海著名书法 家、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学习书画鉴赏。后来慢慢地对书画鉴赏就有了一些认识,自己也开始买书画,及给别人鉴定字画。”
徐邦达因书画之缘而鉴定,因鉴定而每日里与书画耳鬓厮磨。对于古迹名作,更有摹以乱真的本领。现存加拿大的奚冈《松溪高逸图》摹本是他18岁时 所临,现存新加坡的张中《芙蓉鸳鸯图》摹本是他24岁时所临。晚年鉴考之余,重拾画笔,创作山水,笔致秀润,意趣幽深。擅古典诗词。于书画鉴定之外,他更 是以著述记录心得,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等著作。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