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今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之际,《当代•民间——潘鲁生当代艺术与民艺文献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围绕“当代•民间”这一主题,分别展出了当代民艺学者、艺术家潘鲁生在“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精神指导下创作的民艺文献和当代艺术作品,展现了一个新时代艺术家的文艺创作精神。
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创作指导思想,这一振聋发聩的号召指引了一代代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回顾以当代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理念为研究学习对象的《当代•民间——潘鲁生当代艺术与民艺文献展》,它在多元文化盛行的历史时期举办,不仅展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指导思想的实践成果,也显示了“双百方针”的勃勃生机,实现了当代艺术与民众艺术的对话,呼应了时代的召唤。
展览的当代艺术部分,展出了潘鲁生运用民间元素创作的彩墨艺术、纤维艺术以及装置艺术作品共计80余件。其中有2006年10月潘鲁生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四个一批”文艺界人才采风团,赴新疆考察时创作的表现少数民族文化及西域风情的《彩墨新疆》系列作品,体现了继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的艺术思想。《鲁班线•天地》和《灵动》两幅作品把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与传统中国绘画的“写意”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被意大利文化中心选送参加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的民艺文献部分,包括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田野调查乡村采风、创建民艺博物馆、关注农村文化产业、倡导民间艺术传习、学术研究及活动六个部分,共展出文献资料达20余万字、图片600余幅。文献展不仅是对潘鲁生民艺研究工作的梳理与总结,也是一个阶段以来潘鲁生所带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艺研究团队,在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发扬方面的学术思想、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全面展示。
潘鲁生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泰山学者艺术学岗位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和实践《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在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植根民间、深入乡村,从民间元素中探索和寻求中国文化精神。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30多个省和市、300余个村落、500多名艺人,发掘手工技艺120余项,收集民艺藏品30000余件,整理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鲁生对民艺研究的执著和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全情投入和个人心性的真实写照,更体现了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生活的人文情怀和学者之风。
《当代·民间——潘鲁生当代艺术与民艺文献展》的举办成为一项文化盛事。中央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首都及其他各地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美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冯远、冯骥才、靳尚谊、李存葆、周伟、张鑫、范迪安、向云驹、娄师白、袁运甫、周韶华、宋雨桂、邓福星等三千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展览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北卫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装饰》杂志、《美术观察》杂志、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人民网、世艺网、雅昌艺术网等来自中央及全国各地的近百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中有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各大媒体均以大篇幅详细报道了展览盛况,有媒体对展览进行了系列报道。
今天重温《讲话》精神,回顾《当代•民间——潘鲁生当代艺术与民艺文献展》对于《讲话》精神的实践,我们再次确信,只有与人民同行,响应时代的召唤,艺术创作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