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中国是个皮草消费大国,在设计中,更应该考虑社会因素、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社会意义。从关注、关爱、反对、使用四个角度来分析。对中国学生来说,DAF还比较新鲜,对它的陌生感造成了表现的局限性。由于中国大学生对皮草生产和消费了解不多,从设计角度的选择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得到的信息较少,只能从已有的比赛中看到一些表现手法,原创作品少。建议中国大学生可以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创作,避免失败、浅显的表达。在今年的的评选活动中,大学生们的创作语言(文案)运用,有的并不十分准确,语言与翻译是有所区别的,应当准确运用。大家应该尝试在设计中做减法,避免将作品当画来创作,堆加等。应作适当的选择,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凃志初:DAF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设计大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益性活动,在中国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我想这与活动单纯的公益性有很大关系,这是活动最大的优势。不过我们也要看到,DAF在中国活动初期的优秀作品比较单纯,思想性不够,而学生的新鲜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我们现在应深入考虑的是如何在活动公益性上借助设计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去思考“反对皮草”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我个人建议每年通过围绕一个宣讲反皮草主题或中心口号来引导活动的深入,提升公益性活动思想性,引起全社会更多人对保护动物和反对皮草交易的关注与参与。
魏勇:设计语言的不同,东西方区别又融合,在指导学生时,应考虑到有差异性才耐看,用自身语言来表现,把特色表现出来,作品才更的机会跳出来。这是学生所缺乏的,太国际化的语言更容易无特点。
张朴:这届作品比上届的要好,但是特色不如上次突出,导向性弱,但是用设计语言来表现,这本身是矛盾的,应该让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了解以后的设计如何思考、如何设计。没有体会,就只会参照,无创新。今年总的来说在表现上闪光点不多。可以考虑将主题拓宽,围绕主题,但每年的口号区别一下,做导向性的深入。
肖勇:设计是结果,与社会结合,形成健康引导,有一定的横向引导力,如团体活动等方式形成的影响力。
李博锋:我就先看漂亮不。心里是这样想的,最终获奖作品在杂志上发布后,消费者是连着杂志整本在比较的看,心不在焉的经过,而不是,静下心来看这些苦思良久,更不可能问你的背景和出处,他们看这些作品的载体不是专业书也不会有谁考他理解得怎样,画面不好连关注你的机会都没有。风格上洋派一点好,这是市场口味,迎合西方评委口味的赛者不利于工作后迅速成长。
凃志初:目前DAF参赛学生作品普遍只注重了视觉表现效果,如果反对皮草的背景资料和思想性提升后,作品将不再如此单纯而过于注重表面,局限了视觉表现。对于参与DAF设计竞赛的大学生,作品创作中如何让东西方融合其中既有特色又避免雷同,是他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若想在国际上获奖,更应该保留自己民族独特的视觉语言。另外,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公益活动理念的推行是长期而又必须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可塑造的群体思想活跃,我们应利用活动长期培养公众保护动物的公益观念。建议活动可以通过反皮草专题演讲、装置艺术品、年度主题巡回宣传等创新形式对“反皮草”的理念进行更深入的宣传。
辛艺华:一直都在关注DAF,常在研究生教学中将DAF历届优秀作品进行专业分析,DAF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建议参赛选手在设计前,先了解“反对皮草”的这个主题,因为学生群体对皮草消费了解非常少,若只重复参照前人的作品,就流于雷同。优秀的作品首先要能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并不是单纯的玩形式、玩版式等。设计没有标准,多元文化下,评审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