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了终于看到深圳被评为“设计之都”,设计之都如何融入大众生活?
在一座充满设计感的城市,创意的特质应该深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大到城市的规划、建筑、景观,小到公交站牌、电话亭、公园的座椅,甚至墙上的每一幅海报,都应该具有设计感。这也反映了一座城市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深圳虽然有十几万人从事设计行业,有几千家设计公司,但设计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民众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设计教育也还没有普及,设计似乎成为一种高不可攀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待深圳获颁“设计之都”的消息,笔者在高兴之余又多了些思索:要成为真正的“设计之都”,深圳还需要在诸多方面多做努力,这个称号也许仅仅是个起点。
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鼓励一线设计师进步。一线设计师的创意与活力应该代表着城市的先锋和时尚,而深圳年轻设计师因处在行业底层的买方市场,他们的活力与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买方的主导和牵制,经常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中。所以深圳要成为具有更高水平的设计之都,就该更多关注一线设计师的生存状态,引进大量有才华的设计师,壮大深圳本土设计师的实力。政府不妨采取些保障自由设计师的社保政策,并设立相应的奖项,鼓励一线设计师进步。
其次,应重视大众设计教育培养。深圳除了深大、职业技术学院两座高校能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对大众设计教育的培养较为缺乏,一些培训机构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大多以职业技能教学为主,造成了很多不成熟的设计师占据着中低端设计市场,也造成了很多失败的设计散布于城市。而在国外实际上设计教育是具有文化承接性的,他们从小就能够在美术馆欣赏到世界一流的作品,他们从小开始就具有了对艺术对美的鉴赏力,而在社会中的成人教育也是随时随地的,像一些包装学校、室内设计学校都是针对性很强而学习时期又短的,更多的是培养兴趣的设计教育,这样就更容易普及大众的设计。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设计水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本人到过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感觉它们与深圳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设计意识上,它们的很多地方哪怕是块门牌都充满着装饰感,充分体现着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热爱。而我们的城市很多角落都充斥着很多大红大绿极不协调的喷绘,这样的“视觉垃圾”时常可见,污染着我们的生活。当然民众的审美教育这是个深层问题,但我们更应该去引导大众对美的鉴赏力、对创意和设计的热爱,可以通过一些大型的活动,展示设计的魅力,与大众形成很好的互动,让大众用玩的心态去对待设计和创意,而不是将设计划归到一定的圈子,变成高处不胜寒的象牙塔。我们始终应该相信,民众的创意和智慧是无穷的,高手在民间。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