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热情推向新高度,但它们在观念和技巧的提升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品牌意识空前觉醒。高到数万元一只的女士提包,低至早餐喝的牛奶和晚餐光顾的餐厅,还有家里看的电视、出门开的汽车,人们的生活中似乎已无处不涉及品牌的选择。如果购买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名牌,自然也会因为他人的赞许甚至羡慕而平添更多的满足。
这30年间,中国经济始终高速增长,消费者的购买力也随之突飞猛进。官方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1%。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7081人民币元,比1978年增长37.5倍,年均增长13.4%。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在过去的30年里增长56.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5%。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的企业前来淘金。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还是享誉全球的跨国企业,也无论是百年老店、还是初创公司,无一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成为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这使得中国各类商品的品牌层出不穷。以汽车市场为例,1978年时中国仅有“红旗”和“上海”两个乘用车品牌,到了2000年,包括国产、进口和中外合资在内的汽车品牌已发展到13个,而如今,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品牌已超过60个。走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型超市,仅洗发护发用品一项,就有约40个品牌供消费者选择,远远超过在美国超市里的平均15个品牌;牙膏一项则有逾20个品牌,超过美国同类市场中的平均9个品牌。
对品牌的需求也直接推动企业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促使中国广告市场跃升为全球最具成长潜力的部分。全球市场研究及资讯公司尼尔森(Nielsen)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广告支出1860亿美元,其中北美和亚太地区各占37%,而亚太地区的广告支出中,有61%来自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尼尔森在报告中指出,“借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增长势头,中国在全球广告市场上的优势会进一步持续。”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