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株和SK-Ⅱ危机事件与上述两家公司完全不同。三株产品和SK-Ⅱ因为质量上被认为有问题而产生的危机事件。请注意我这样的用语:被认为质量有问题。如果您认同事后在这两个事件上说法的话,那么三株口服液没有质量问题;SK-Ⅱ也没有本来“被认为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它们是合格产品,可以在市场上继续销售。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没有质量问题的品牌,在这样一次风波中,哪怕事后得到“平反”和肯定,却要永远失去或者说难以再获得市场了呢?这就是涉及到了危机的本质。
我们认为危机的本质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危机所导致的消费群体心理上对品牌认知的消极影响,品牌危机本质上是信誉危机。危机事件爆发初期对品牌的信任危机表现为怀疑:可能真的有问题?但是公关处理不当就会加深这种不信任甚至使人相信其确有问题。于是,消费者不再购买这个产品,而转向其他竞争品牌,去找更理想的替代品牌。 此时,对这个危机品牌,消费者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
如果公司危机公关做得不好,错过了最佳时机,等到需要恢复名誉(如果可能的话)时,已经没有当初的轰动,绝大部分消费者只记得当时的污点,并不会注意它的平反过程。即使关注的人,也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这个经过了那么长时间后的正名,是不是公关(在中国现有环境下,许多消费者认为公关就是幕后交易)的结果?因此,这个平反结果仍然不是那么可信的。所以,及时性非常重要。
服装品牌可能产生危机吗?
就目前来看,服装企业发生前述的品牌全面性和毁灭性危机事件,还没有见诸报道。但这并不是说服装行业就不可能发生。我们下面所说的危机公关问题,有一个假定前提:服装企业在品牌经营中,不存在品牌经营上的故意欺骗,本质上是诚实信用的。企业之所以存在危机,是因为偶然的失误和疏忽引起。对这类危机,确实可以通过危机公关转危为安。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