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已不是俄罗斯人选择商品的主要标准,品牌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
OBSERVER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国内对于如何改进中国产品形象的讨论不可谓不多矣,然而“制造”、“智造”也好,“创造”也好,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终究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境地。
“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有些国人以此为豪。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加工厂的大股东是“品牌”,而且主要是外国著名品牌。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其实是在为外国品牌“打工”,品牌的所有者拿走了利润的大头,而中国企业赚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钱,还加上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更付出了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
俄罗斯某汽车销售公司董事长伊万赫诺教授对我感慨地说,他收购了一个著名的意大利皮鞋品牌,在中国订货50美元一双,贴上他的品牌商标卖到俄国已200美元,而在莫斯科他的品牌专卖店里这双皮鞋就高达400多美元了。他用皮鞋赚的钱在莫斯科投资2000万美元搞了一个汽车4S店,拟经营中国汽车,但他看不见、也找不到中国汽车的知名品牌,在首都北京看到的几乎全部是外国品牌汽车。
为什么中国的产品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呢?为什么自己的好产品使用外国品牌就奇货可居价格高昂,而使用中国本土的品牌就成了地摊货呢?所谓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只是国内的一种称谓和宣传而已,在俄罗斯市场人们看不见中国汽车品牌。 奥斯卡公司总经理布丽加德诺娃最近在《俄罗斯经济》(中文版)撰文,发表对中国品牌的评价说,“尽管大部分俄罗斯人都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但在俄罗斯几乎没有中国的品牌,也没有中国商品的广告”,“许多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商品都在别人的品牌下出售,难道俄国人就必须要支付欧洲品牌、美国品牌和日本品牌的价格吗?中国以自己公民的双手所挣得的报酬比商标所有者要少得多”。
俄驻华高级参赞叶夫西科夫先生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汽车只依靠低价参与俄市场竞争,他认为,没有品牌的汽车在俄罗斯就不会有大的市场。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主要依靠低价竞争,这是一种赚小钱而失大局急功近利的做法,决非长久之计。必须看到俄罗斯市场目前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俄罗斯经济在21世纪的8年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007年人均GDP达到8030美元,接近中国的4倍。如果2004年人们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是6500美元,2007年已经上升到19000美元。价格已不是俄罗斯人选择商品的主要标准,品牌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俄消费者认为,品牌象征着质量和服务的保证、时髦和现代化,同时表现了商品所有者的社会地位。
中国缺少自己的商品品牌,不仅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影响到中国国家的对外形象。据“全俄社会评价研究中心”问卷调查,80%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商品质量不高,使用时间短,而且很快会损坏。
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树立品牌是一项遥远而艰巨的工作,汽车生产厂家没有积极性。君不见,俄文《中国汽车》杂志发行了3期7万多份,刊登的中国汽车广告几乎全部是俄经销商出钱做的,该杂志为推广中国汽车品牌用心良苦,但能否坚持出版却不得而知,因为没有中国汽车厂商愿意出钱做广告。
归根结底,汽车出口的品牌战略之所以不为厂家所取,主要还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中国汽车企业不够强大。纵观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只有走大产业、大公司、大品牌、大市场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发展、起伏、兼并、整合,把整个汽车产业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人们才有可能摆脱小农经济思想的惯有模式的束缚,用现代大企业的战略思维去开拓世界市场。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