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点,单凡“故乡——瞬时之作与缓慢之作”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
单凡1959年出生于杭州,早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山水画和素描。1984年远赴德国,开始在汉堡美术学院学习,现任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院长、德国汉堡国际品牌学院院长。这也是浙江美术馆继台湾艺术家傅狷夫之后,推出的第二位杭州“游子”的画展。
出席上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德国汉堡前外交部部长斯图特,德国汉堡美术馆馆长米弗斯,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以及瑞士当代艺术收藏家希克,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和夫人王小明,著名艺术理论家栗宪庭和夫人廖雯,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苗中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舒传曦、吴山明,艺术家吴山专等。马锋辉、米弗斯、许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缓慢之作-油画宋竹 瞬时之作-国画宋竹
单凡在汉堡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师从当时著名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卡彼·布莱梅,这位在西方引起争议的人物影响了一代才华出众的中国学子,除了单凡,还包括许江、吴山专等当今重量级艺术家。单凡生活在中国与德国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这早就了他一生极端背离的文化情结,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生活中起着莫大的作用。正如米弗斯在致辞中所言:“他将传统理念与艺术创新相结合,赋予了其创新变化”,从精神性的高度把握了东西文化间的相通之处,突破中西方绘画工具材料的藩篱而获得内在的自由。他在创作中将西方艺术中“理性分析和精心描绘”的特性置换传统水墨中的“感性表现和即兴书写”的特性;用西方油彩颜料和画布取代中国水墨和宣纸;把“胸有成竹”的纸上“瞬时之作”转换到布上,创造了“缓慢之作”,并将“捍卫自己身份”的竹的图像通过“放大”、“重合”的手段打破传统艺术中“意象”的美学观,使“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墨竹进入到“自相似性”的抽象语境之中,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当代实验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
许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单凡的艺术成就,赞誉单凡为“东西文化的使者”,三十多年去国离乡的生涯,赋予了他博大沉厚的力量,同时他又将中国人的天真率直大气的品格化作文人品质,两种文化在他身上碰撞渗透,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如何,故乡才是单凡真正的心安之地,在这里面,他找到了“竹”,“毛竹,不仅是我童年的记忆,不仅是我每日的窗景,毛竹,更是我漂泊生涯中,可以带着走的家园。”许江赠单凡的这首小诗,透解了单凡的作画深意。
“竹子非草非木,随遇而生,千百年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象征和精神家园,即使去国万里,也无不与竹成为密契。”单凡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竹子世界。本次展览展出了单凡的纸上水墨、油画和装置作品,白色的墙面、白色的地面、一袭白衣的单凡,或浓重或雅致的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契合的天衣无缝。栗宪庭、希克等专家的导览则使观众进一步加深了对其画作的理解。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