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之中的变
持久的品牌一直试图通过变化寻求和维系它持久不变的某种属性。 1982年,可口可乐为了应对迅速崛起的百事可乐的挑战,策划了“堪萨斯计划”,目标是以改善的、更好口味的可口可乐赢得了这场战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事前进行了周密的调研和测试,但产品实际推出时却非常糟糕,可口可乐不得不改回原有的口味。 原因在于,经过若干的积累,可口可乐清楚了“口味”,这个基石已经具有了恒久的生命力,那么,是不是他们就可以躺倒在床上睡大觉,就等着钱财滚滚而来?当然不行,可口可乐必须不断地变换包装,在易拉罐上每隔一段时间要印上新的图案或者明星,他们也要不断地进行花样翻新的促销和宣传。 可口可乐以多变的包装守着它不变的口味。与此异曲同工,康宁公司以多变的产品守着它不变的“玻璃”。 康宁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公司,他们生产的产品总是和玻璃有关,起初开发了爱迪生发明的灯泡所用的玻璃。后来,又创造了电信的第一代商用低损光纤,当这个市场不断地被模仿者蚕食之后,康宁又抓住机遇,一举成为液晶显示屏市场的老大。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不变的是玻璃,变的则是玻璃的表现形式。 变和不变始终像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体,贯穿于品牌发展的全过程。如果一定要总结出一句较恒久而普世的真言,那就是:不管市场怎样变,你都要超前几步满足客户的要求。在这方面,海尔甚至将提升到企业理念的高度,的确可圈可点。 海尔从创业初期就开始抓质量管理,当时海尔提出一个价值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现在看来这已没什么意义,但当时没有人提出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要排队来购买,何必还要把质量做到极致呢,所以就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但海尔当时想到了,因为海尔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砸冰箱就是为了支持这个价值观,结果到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块金牌。 到了1989年,很多企业产品不好卖,因为当时供求已达到平衡,所以产品质量成了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抓产品质量,但是海尔又提升了一步: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延伸到服务。其实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的家里去。海尔当时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了星级服务,起因是青岛市一位老太太买了一台海尔空调,让一台出租车拉回家。结果到了家,,她上楼找人的时候空调被出租车拉走了。海尔得知后赔偿给她一台空调,因为海尔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应该把一切服务都做到位。由此拉开了星级服务,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个电话服务中心。在后来的多元化过程中,这个服务平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其他企业也感到应该重视服务,而且也采取了海尔式的具体服务做法时,海尔又开始了新的提升:提出为用户创造需求,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洗衣机的一般销售淡季在夏季,当时提出这个淡季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用户并不是在这个季节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可以供这个季节使用的洗衣机。由此创造了“小小神童”产品,解决了淡季没有产品卖的问题,也解决了用户在淡季没有合适洗衣机的问题,而且这个产品经过十几代的改进,现在在日本、美国都受到欢迎。所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提出新的理念,并且总要超前几步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商业并不是美好的诉求,也不是陈腐的道德说教,适者生存才是永恒的道理,不是所有的企业类型、所有的品牌都适合百年老店,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是一条道走到黑?这是值得品味的。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