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对同类品牌及媒体的二次污染:首次污染是指向消费者的视听,那二次污染则是对业界的公信力。试想其他品牌创意近期再包含民族喜庆的节日元素会让消费者联想到什么,刊播频道的信誉也受牵累,新媒体的引以为豪的精准诉求也被视为无孔不入。最可怕的结果是消费者对广告形成偏见,那将标志以后一切诉求的出发点是改变对象态度,而那又是被公认为最难解决的环节。
如何打造温馨品牌
1985年4月可口可乐由于更改配方而遭致大规模抗议,最终不得不恢复经典可乐的生产。而今天如果恶俗广告榜上的品牌停播广告,必会引来叫好声一片,此间反差竟是如此巨大。现今国内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过于关注量的评估:知名度+美誉度=销售额、购买次数=品牌态度、连续购买次数=品牌忠诚,却忽视表象下的实质——如何拉近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因此从透视消费者在品牌接受中心理特点,我们提出寻找打造与消费者心理紧密相连的品牌法则。
(一)品牌接受中消费者心理
(1)消费者的第六感——品牌印象的主观建构:类别化、极化与整体化。在奈特•希亚马兰导演的《the sixth sense》一片中,男孩柯尔总能看到常人未见的灵异之事。消费者眼中品牌同样也出乎商家意料之外,主观建构中出现以下现象:
一是面对繁杂的信息,尤其在消费情境中,消费者更偏向于经济的认知方式,即付出极少认知资源占有最大量的信息。类别化记忆品牌个性便是捷径之一,即以某类形容词概括一类品牌,品牌可以是跨品类跨地域,但只需有相似品牌个性,就可能聚集在一起。如百事、M-zone、ipod、NIKE被年轻、活力、探索、乐趣划分为一类,雀巢、宜家、OLAY则被包含在温馨、呵护的范畴内。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9-85421195 |